内经脉痿句读探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斧正。 “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 明代顾从德翻刻宋本句读缩影版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对此句未作句读。王冰认为:“膝腕枢纽如折去而不相提挈,胫筋纵缓而不能任用于地也。”张景岳在类经中亦认为:“脉痿者,凡四肢关节之处,如枢纽之折而不能提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812.html

运气学说的兴盛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以“运气七篇”(指王冰次注本黄帝内经素问中卷十九至二十二中的七篇论述运气学说的专著)为标志的五运六气学说,虽然形成的时代较早,但在唐代以前它却是罕为人知的,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影响。直到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王冰将“运气七篇”补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9.htm

四乌鲗骨一芦茹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四乌鲗骨一芦茹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黄帝内经·素问:四乌鲗骨一芦茹丸【别名】乌贼鱼骨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三)、乌鱼骨丸(宜明论方卷一)。【处方】乌鲗骨四份 芦茹一份【制法】以雀卵为丸,如小豆大。【...

http://zhongyaofangji.com/s/siwuzeiguyiluruwan.html

白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邪受于里,表虚汗出。出素问·经脉别论黄帝内经太素吴注卷七:“白汗者,邪实于里则表虚汗出,故曰白汗。白汗者,气为阳,其色白也。”白通魄,白汗即魄汗,详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6/159.htm

黄帝内经太素遗文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①从王注素问林亿等新校正及林亿等校正甲乙经脉经与日本医心方所引考补,当在今本所缺七卷中。其各书所引,仍逐条附注于下,以便稽考。①“平按”二字为编者所加。饮食有常节,起居有常度,不妄不作。以理而取声色芳味,不妄视听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2-1.html

经俞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经穴。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经俞者,谓经之穴也。”②五输穴中的经穴和俞穴。素问·水热穴论:“秋刺经俞。”马莳注:“经俞者,据下节井荥推之,则是各经之经穴俞穴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914.htm

浮络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位于皮部的络脉。因为位浅如浮,故名。素问·皮部论:“视其部中有浮络者……。”黄帝内经太素卷九杨上善注:“浮谓大小络见于皮者也。”皮部按经脉分区,各部的浮络即属于邻近的经脉。临床上可根据其部位和色泽的变化用以诊治。...

http://qihuangzhishu.com/168/878.htm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灵枢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本义。隋杨上善整理内经,迳称为黄帝内经太素是颇有见地的。灵枢最早称针经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无疑等于自我介绍。后来又称为九卷(见张仲景伤寒论序),晋皇甫谧复又称之为针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ngdilingshu/101-1-0.html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_【中医宝典】

...、灵枢全部作注,是合注最早的人,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9卷,以期有补于对素问的理解。王冰分素问为24卷,马氏非之,改分为9卷,马氏注于每篇首有提纲挈领之总论,再逐章逐节逐句注之,颇有发明,亦有望文生义处。 2、灵枢最早的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5.html

黄帝内经明堂类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简称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是黄帝明堂经的一种注本。为7世纪初(唐初)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前十二卷论十二经脉腧穴;末一卷论奇经八脉。本书曾经唐太医署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唐以后失传,现只存一卷(卷一),是根据日本发现...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90.htm

共找到466,92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