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灸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足臂十一脉灸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书中以“足”表示下肢脉,共有6条;以“臂”表示上肢脉,共有5条。 揭开针灸经络起源神秘面纱珍贵史料——十一脉灸,就是这诸多珍稀文物中的一部分,它包括足臂十一脉灸阴阳十一脉灸两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0.html

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考难经等古代医学文献,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针灸学经验与成就,撰成黄帝针灸甲乙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集针灸学之大成,为中国现存最早全面系统针灸学专著,为我国针灸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7.html

针灸文化--明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明代针灸学发展主流表现在对于前代或前人针灸文献汇编整理,出现了四部集成性针灸全书。 明代针灸学发展主流表现在对于前代或前人针灸文献汇编整理,出现了四部集成性针灸全书——针灸大全针灸节要聚英针灸大成类经图翼...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6.html

林序_针灸甲乙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前臻至妙。取黄帝素问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问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61/1.htm

腧穴发展、分类和命名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谧所著针灸甲乙记载周身穴名349个,除论述了腧穴定位、主治、配伍、操作要领外,并对腧穴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为腧穴学理论和针灸实践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定,撰写了铜人腧穴针灸,详载了354个穴名...

http://qihuangzhishu.com/93/7.htm

王叔和与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人。著名针灸学医家和脉学医家,其著作有脉经伤寒论等。 【生平】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人,一说今山东省邹县人。据针灸甲乙序称王叔和是“近代太医令”,表明王叔和与皇庸谧生活年代相当靠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我国最早名医传记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早在我国西汉时著名文学家司马迁在其所著史记中,就有战国时期名医扁鹊传记。 到唐代时医史学家甘伯宗集唐以前历代医学家120人传记为名医传,全书7卷,书中有传有赞而且有图,是我国古代最早医史人物传记专书。惜此书早已亡佚,但其内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49.html

针灸专科教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专门教育初步尝试。 1935年承淡安从日本归来后,创办了中国近代针灸专业学校——“中国针灸讲习所”。明确规定学制,设有三月速成班,六月普通班和二年制本科班。学员须有一定医学知识和国文水平,考试合格方可录取。讲习所开设了内经、经穴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80.html

林序_针灸甲乙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前臻至妙。取黄帝素问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问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661-3-0.html

先秦两汉时期针灸特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补泻等针灸诊疗各要素,也都有详细论述。 汉代还出现了中国第一部针灸腧穴专书——黄帝明堂,它总结了包括黄帝内经在内大量汉以前针灸治疗文献。见诸史书同时代还有白氏内经扁鹊内经等,可以想象当时除了黄帝一派,还有其他医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5.html

共找到1,176,9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