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具有现代魅力_【中医宝典】

...□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曾经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历史已经推演到21世纪,现代科学飞跃发展,当我们重新审视这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878.html

背腧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背腧 1、背腧: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五腧,出于背者。歧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按其处,应在中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12.html

内经选读教材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阴阳交的“阴”,当指阴分,“阳”当指阳分,其义所指应是外感邪气在表不解,从体表阳分内陷体内阴分,与正气交结不解,方合原意,亦不悖原则。 发而有余,本而标”, 发而不足,标而本 语出素问·标本传论,四版未选;五版仅谓“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39.html

五味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五味 1、五味: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17.html

中基能不能取代内经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内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基能否真正涵盖内经?进而取代呢?茶杯能盛得下茶壶吗?我们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是机,机这个概念是中医一个很关键性的概念,它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综观内经全篇,就是这一章讨论这个问题。...

http://qihuangzhishu.com/145/33.htm

卫气失常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卫气失常 1、卫气失常:黄帝曰:卫气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积于腹中者,下取,上下皆满者,旁取 2、卫气失常:黄帝曰:取奈何?伯高对曰:积于上,...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20.html

肠胃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肠胃 1、肠胃: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传谷者,肠胃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892.html

足部按摩起源于黄帝内经_推拿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了按摩治病的原理,得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疏通经络气血的治病机制。 足部按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还详细介绍了经络、...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a13605.html

五禁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五禁 1、五禁: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歧伯曰:禁其不可刺也。黄帝曰:余闻刺有五夺。歧伯曰:无写其不可夺者也。黄帝曰:余闻刺有五过。歧伯曰:补写无过其度。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逆。歧伯曰:与脉相逆,命曰五逆。黄帝曰:余闻...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22.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对长寿养生进行过详尽的探讨和论述。然而,真正从医学角度对养生之道和长寿之法进行系统论述的,黄帝内经则为首创。因此,弄清黄帝内经养生观对于实现长寿善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从四时变化规律 四气调神大论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8.html

共找到900,3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