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浅注补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中医汇通医书五之一。七卷。清·唐宗海撰。唐氏比较推崇陈念祖伤寒论浅注,但又认为“此书注解,尚有缺误”。遂在陈书的基础上予以补缺正误,前六卷为六经证治原文,于每经篇首补总论一篇以明大旨。卷七为其所补,包括有识方药离合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29.htm

郑重光(1638-1716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喻昌、张璐、程郊倩诸家之说,附以己见,撰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1705年)以补方氏之未备。复撰伤寒论证辨卷(1711年),就证分经,病情详于各证之中。又参校柯琴伤寒论两卷。注释温疫论,撰成温疫论补注两卷(1710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093.htm

领悟扶阳学术思想要先学好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肉桂、桂枝)等辛热回阳、温阳、通阳药物,特别是擅长大剂量而灵活应用附子,并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致而屡起沉疴大症。 张仲景伤寒论的精髓除了保胃气,存津液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处处以顾护阳气为要,六经方证不少是虚寒证,不少应用附子、桂枝、干姜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417.html

中医词典拼音X:第四篇_中医词典x~y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尝疮科方论一卷,未见传世。许叔微伤寒论伤寒丛书。即宋·许叔微所撰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的合订本。195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许叔微(1079-1154年)宋代医家。字知可,真州(今属江苏)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8/195-1-4.html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谢绍孙难经说;李駉的难经注解(四卷)等,后均亡佚。伤寒的研究这一时期的伤寒论研究与两宋时期相比要薄弱一些,但也不乏有影响的著作,如在后世伤寒论研究中流行最广的成无已注解伤寒沦便出现于这一时期。金元时期,医学界的学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4.htm

情况要慎用甘草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特别是以下情况要慎用。 湿病忌用甘草 汤液本草明确指出:“甘者若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甘缓而壅气,非中满者所宜。”查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555.html

庞先生伤寒论序_伤寒总病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其所总辑伤寒论,皆其日用书也。欲掇其大要,论其精妙,使士大夫稍知之。然未尝游其庭者,虽得吾说而不解;若有意于斯者,读其书自足以搅其精微,故不着。其行事,以为后序云。前序海上人诺为之,故虚其右以待。元符年三月,豫章黄庭坚序...

http://qihuangzhishu.com/746/76.htm

伤寒论湿篇跋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仲景以风、湿、寒、暑四气为感症之大数,既自以伤寒其论,以名其书,而不辨夫风、湿、暑之为病若何,即无以明己之独为伤寒设,于是又出类伤寒之论。首列 、次湿,次,若恪循风、湿、暑之序,而汇为一篇。其所谓 者,即风家之专病也。千金云∶...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11-35.html

从医林故事看“广汗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患者狂躁如故。于是请了许叔微来。许叔微等患者安静的时候,先按了按患者的肚子,腹部皮肤冰凉,手下觉硬,腹中胀满,稍一重按患者就喊疼。“小便畅快吗?”许叔微问患者家属。“很通畅”,家属回答。亦诊得脉微而沉,判断为瘀血证,用抵当汤(出自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458.html

伤寒论本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八卷。卷首、卷末各一卷。清·魏荔彤撰于1724年。魏氏注解伤寒论,除前有总论外,对六经病,瘥后劳复、霍乱等篇,亦各有总论提要钩玄、敷陈大意,能给人以启发。卷首并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以及作者对方、闵二家...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3.htm

共找到593,7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