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 以往对六经病变的各种解释,有经络说、脏腑说、形层说、八纲说、气化说、阶段说等,这些学说,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伤寒六经病证的机制。后世医家将仲景《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概括为“六经辨证”...
...故对《伤寒论》研究甚深,曾参考百家,征以证治,予以补订集注,并述本人及弟子之学术见解,撰成《伤寒集注》十卷(1750年)十年后又复加订正,名曰《再重订伤寒集注》。此外尚着有《伤寒六经定法》一卷、《痘疹真诠》一卷、《女科要诀》一卷等。...
...伪托,此可证杭氏之说之误者也。北承究心医书,涉览极博,《内经》不去手者盖数十年。其校此书也,据《甲乙经》、《灵枢》、《素问》,以订经文之异同,据《伤寒论》、《巢氏病源论》、《千金方》、《外台秘要》、日本《医心方》等,以证注义之得失,体例与《...
...也,因肾主液而合骨,故伤齿。李不可多食,令人胪胀。『注』李味酸涩,若多食,则中气不舒,故令人腹胀。林檎不可多食,令人百脉弱。『注』林檎味酸涩,多食则令百脉不得宣,故脉弱。橘柚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注』《尚书》注∶小曰橘、大曰柚。二者其...
...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对《伤寒论》的编次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既不取叔和旧制,又反对三纲鼎立。主张以方名证,方从六经。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
...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于1674年。作者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对《伤寒论》的编次及证治、方药进行全面探讨。既不取叔和旧制,又反对三纲鼎立。主张以方名证,方从六经。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
...伤寒著作。简称《康平伤寒论》。汉张机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系1346年(日本贞和2年)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1060年),故以“康平”为书名。本书较北宋本《伤寒论》为早,但篇次少于...
...伤寒著作。简称《康平伤寒论》。汉张机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系1346年(日本贞和2年)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1060年),故以“康平”为书名。本书较北宋本《伤寒论》为早,但篇次少于...
...『金匮要略』一书,其世远而就阙误也,与『伤寒论』等。如□饦之「□」字,与缓中补虚用大黄□虫圆主之之类,俱不可以为法。爰加斟酌其改移删补诸式,与夫存疑之二十八条,悉仿『伤寒论』叙次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