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病证名。即俗称落枕。出素问·骨空论,又名失颈,项强,落枕。多因睡眠时头颈姿态失常,或因颈项部为风寒邪所袭,又因外伤等均可诱发。症见颈部酸痛不适,俯仰转动功能障碍,严重者疼痛可牵延肩背,甚至患侧上肢,致头面向一侧歪斜,患侧颈部可...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389.htm

手足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证名。即手足多汗证。见伤寒明理论卷一。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其证见手足经常潮湿多汗。若手足心热者则属阴血虚;手足心发凉者则为中阳不足。阴血虚者治宜内服麦味地黄汤;中阳不足者治宜内服理中汤加乌梅。若久不愈者,多有气血俱伤...

http://qihuangzhishu.com/193/824.htm

熏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外治法之一。指借助于药力和热力的作用,以促进腠理疏通,气血流畅,达到消肿,止痒,止痛,祛风目的方法。出五十二病方。外科所用熏法可分热气熏和烟熏两种。该法多用于肿疡初起、痔疮或皮肤病等诸多疾患。具体而言,热气熏法:以药水煎沸于小口锅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5.htm

结扎疗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痔疾外治法之一。指利用线张力及药物作用使痔核及疣及疣赘脱落者。出五十二病方。书中有:“牡痔居窍旁……(丰刀^纟)以小绳,剖以刀”。此法是利用线的张力,通过结扎和药物的作用。阻断患部血运,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现代...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28.htm

小腹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病名。指生于小腹脐下气海、关元丹田穴部位痈疽。出外科证治准绳卷四。又名小腹疽、少腹疽、丹毒痈。其证见高肿红活,疼痛牵背,易溃,脓黄稠者易治。若漫肿硬坚者,难溃,溃则多显脓稀,治难收效。治疗其初起者,可用艾灸其患部七壮,兼服仙方活命饮...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042.htm

第五章 第七节 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族医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出现了有关壮医药方面的著作。 这一时期壮医药在药物、病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初步的总结。 药物方面,如前所述,明代林富、黄佐编纂的广西通志记载广西盛产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2.html

追蚀脓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外治法之一。指用化腐药外用于患处,以代替刀针排脓的方法。见外科理例卷一。书中有:“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当用破头代针药安其上,以膏贴。脓出之后,用搜脓化毒药;若脓血未尽,便用生肌药,务其早愈,则若毒气未尽,必再发。”追蚀脓...

http://qihuangzhishu.com/196/441.htm

清里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小儿神奇外治法之一。出幼幼集成。用鸡蛋一枚,去黄取清,以碗盛,入麻油,再加雄黄细末一钱搅匀,复以妇人乱发一团,蘸染蛋清,于小儿胃口拍。寒天以火烘暖,不可冷用。自胸口拍至脐轮止,须拍半时之久。仍以头发敷于胸口,以布扎,约40分钟,...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511.htm

儿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二病,近代除儿科著作中多有论述外,一般综合性医书也每涉及,此外,仅这方面的专著即有120余种,多数是痘疹合论,也有部分是专论痘疮或专论麻疹的;可见医家对此重视。麻疹又称痧疹,或名瘄子。关于本病的专著,有安徽太平沈望桥撰述的经验麻科,...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69.htm

厘正按摩要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推拿专着。四卷。清·张振鋆辑。刊于1889年。本书是在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校订补辑而成。由于作者广泛征引有关文献,不仅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增补,编次也更为条理系统。卷一辨证,包括四诊及按胸腹等儿科诊断法,尤重小儿望诊。...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286.htm

共找到636,5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