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贤与不贤的君子小人之辨_道家_【文学360】

...道家的支流,它与老庄思想,也息息相通。法家最有名的韩非子,提出一个理论,可以,相同于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个观念的引申发挥,但提倡用法治领导社会,并不一定需要标榜圣贤道德的政治。“相爱者则比周而相誉,相憎者则比党而相非,诽誉交...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8.html

老子吃瘪-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说不定老人家一生下地来就白了的胡须,要笑得变黑了。当然包括现在我的。 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严格地批判老子,而且用老子的手打老子的嘴巴。他用二十八个字批判道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4.html

老子第二十五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_道家_【文学360】

...,或者将它专属于某一种哲学派别。道的名称之外,尚有几个与它同义的名词,老子又提出来说“强为之名曰大”,因为它实在无量无边,太大了,所以也可叫做“大”;“大曰逝”,大也就是“逝”,“逝”是永远的向内外四面八方延伸发展,等于宇宙是无限的扩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8.html

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尚由由而进之”,注“犹豫也。”老子十五“犹兮若畏四邻”,与此“由其贵言”之“由”字谊同,并有思悠悠貌。故作“悠”字,义亦通。 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严可均曰“成功”,各本作“功成”。 谦之案景福本、法京敦甲本作“成功遂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3.html

四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增入“常”字耳。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谦之案傅本“不”上有“又”字。诸王本五十七注曰“上章云‘其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家注无“又”字,校云“傅奕本四十一经文作‘又不足以取天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4.html

六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引同敦本。严遵本二“于”字并无。 又大田晴轩曰“尚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王西庄后案以为用此章之语。”又案景龙、罗卷、柰卷“乱”均作“○”,俗字。案字鉴“乱,文从乙从○。俗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0.html

五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全相协也。又“啬”,敦、遂本作“式”,“式”亦之部入声。陈屈宋古音义曰“服音逼,诗、易及秦、汉古辞无有不读逼者。”顾炎武唐韵正入声一屋“服”,古音蒲北反,引老子。旁证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善而可服!” 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5.html

老子·德经·七十五评析

...老子在这一里揭示了老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对抗。从政治上讲,人民的反抗是由统治者的苛政和沉重的租税所引起来的,这是,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实际的原因。老百姓在这种情况面前,只有铤而走险,毫不畏惧死亡。张松如先生“本章文显义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8.html

老子到孙子-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由老子到孙子-出自老子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 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传下来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数十家之多,...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7.html

老子·道经·三十三评析

...”,“还宣传精神胜利法,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任继愈老子新译)对于这种观点,有学者表示不同意,例如张松如认为,老子所说的这种观点“为什么是唯心主义呢,难道‘死而不亡’是‘有鬼论’吗?”认为,这是见仁见智,人...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5.html

共找到717,29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