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五自然神仙_道家_【文学360】

...方法,重点仍然在于老子的“道法自然”。那么,怎么又叫做参同契呢?因为修炼神仙长生不老的方法,与老庄周易丹法,三样的原理完全相同的。所以必须参合研究,而将其中的道理相互贯通彼此发明,故叫参同契。“契”是指书契一样,可以核对得丝毫...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1.html

三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马叙伦曰韩非喻老篇引无“废之”两句。“夺”,范及韩非喻老篇引并作“取”,林上篇引周书亦作“取”。各本及后汉书桓谭传引“将欲夺之”句,同此。 蒋锡昌曰史记管晏列传云“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索隐老子‘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2.html

老子寇准的胆识_道家_【文学360】

...后花园钓鱼五路退兵的心情,还更紧张沉重,只是不能不好整以暇而已。这就是道家的妙用,也就是老子的“欲取姑予”的姿态。 因此,也就难怪在政治上反对派的死对头王钦若,事后趁间在宋真宗面前用了一句挑拨的话,就使寇准再也不得重用,守真宗在澶渊之役...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8.html

老子·道经·三十评析

...未尝有一不属意于兵也”。明未王夫之也认为道德经可为“言兵者师之”。近人章太炎道德经一书概括了古代兵书的要旨。指出,“老聃为柱下史,多识故事,约金版六韬之旨,著五千言,以为后世阴谋者法。”(訄书·儒道)当代学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2.html

四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不为而成。 谦之案“不见而名”,韩非喻老及张嗣成本危大有本均引“名”作“明”。武内义雄曰“‘名’乃‘明’字之假借。”蒋锡昌曰“‘名’‘明’古虽通用,然老子作‘明’,不作‘名’。二十二‘不自见故明’,五十二‘见小曰明’,皆‘见’‘明...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3.html

老子第二十五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_道家_【文学360】

...,或者将它专属于某一种哲学派别。道的名称之外,尚有几个与它同义的名词,老子又提出来说“强为之名曰大”,因为它实在无量无边,太大了,所以也可叫做“大”;“大曰逝”,大也就是“逝”,“逝”是永远的向内外四面八方延伸发展,等于宇宙是无限的扩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8.html

老子第二十四企鹅的步伐,猩猩的醉舞_道家_【文学360】

...高明,不然,就很扫兴,“喀然若丧其耦”了!如果说,你的菜做得天下第一好,那么,虽然这时还挂着一脸的油烟,累得要死,可是心里的滋味,却舒服得很,这是一般的常理。所以,老子在这里再三说明,一个人有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4.html

老子第二十六两臂重于天下_道家_【文学360】

...讲到身轻天下的说明,我们且看善于承继老子之学的庄子的发挥,最为清楚。庄子·外篇中的让王篇提到魏相与争侵地,于华子见(韩)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4.html

老子·道经·第一评析

...在这一里,老子重点介绍了的哲学范畴——“道”。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6.html

老子·德经·四十八评析

...,也是对的。老子的错误在于把理性思维绝对化使倒向了唯心主义,甚至陷于排斥感性知识的错误。”(老子的研究老子哲学讨论集23页)张松如先生“‘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并不是老子的一种什么神秘的蒙昧的反理性的主张,而是一定...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0.html

共找到867,8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