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六两臂重于天下_道家_【文学360】

...讲到身轻天下的说明,我们且看善于承继老子之学的庄子的发挥,最为清楚。庄子·外篇中的让王篇提到韩、魏相与争侵地,于华子见(韩)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4.html

老子·道经·三十评析

...未尝有一不属意于兵也”。明未王夫之也认为道德经可为“言兵者师之”。近人章太炎道德经一书概括古代兵书的要旨。指出,“老聃为柱下史,多识故事,约金版六韬之旨,著五千言,以为后世阴谋者法。”(訄书·儒道)当代学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2.html

老子·道经·十六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第二十二枉则直的教育法_道家_【文学360】

...权术手段。但是这个手段,已经够高明,够美好,事实上也合乎老子道德经“枉则直”的原则! 下面晏子这一个“枉则直”的故事,是道德的“枉则直”的道理晏子(婴)谓曾子曰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圄中规,虽有槁暴,不复赢矣。故君子慎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8.html

老子第二十五好不容易自然_道家_【文学360】

...真谛。 那么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的确实含义又是如何呢?答案很简单,“自然”二字,从中国文字学的组合来解释,便要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9.html

四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 刘咸炘曰“知止即知反。经屡言知足,即知止,知止谓保富贵也,相对往来皆不常久,必反乃为常,乃能久。”常久,实老子之宗旨。 「音韵」此江氏韵读无韵。姚文田欲、足韵(屋入声)。邓廷桢、奚侗同。高本汉、陈柱欲、足、得、足韵。案吴澄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2.html

老子·德经·六十九评析

...兵要义述,“五千之言”的老子“未尝有一不属意于兵也”。此论断有些不切实际。从本章内容看,老子是反战的。认为,如果是被迫卷入战争,就应该采取完全的守势,这是把谦退忍让、无为静柔的哲学思想,通过军事再次表述出来,而老子并不是兵家...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2.html

老子卢杞、李白与郭子仪_道家_【文学360】

...另有一则故事,是在郭子仪的晚年,退休家居,忘情声色来排遣岁月。那个时候,后来在唐史奸臣传上出现的宰相卢杞,还未成名。有一天,卢杞来拜访正被一班家里所养的歌伎们包围,正在得意地欣赏玩乐。一听到卢杞来,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3.html

汉文帝善用老子的法宝-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来迎请你回去当皇帝。既然天下归心,那么大势已在掌握,为什么不去? 两人的意见恰恰相反,很难下一决定,最后请示母亲时,这位深通老子的老太太,运用了无为之道、 而不用的原理“先派舅舅薄昭到长安去看看吧!”意思是先派一位大使前往观察一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2.html

老子·德经·五十五评析

...表现出之不盈无所不入的作用。婴儿是人的开端,少年、壮年、老年都以之为起点,但婴儿浑沌无知,与天地之和合而为一。“和”所表示的统一,包含着对立在内,是有永恒性的,所以“知和曰常”。(老子69页)老子承认“万物并作”的世界的多样性和...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7.html

共找到747,3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