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引老子自四十四章至四十六章止,中文字稍有不同。“知足不辱”句,淮南道应训引同。汉书疏广传“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后汉书张霸传引一句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韩非子六篇引二句同,淮南子人间训引三句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0.html

四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此章亦言“有”“无”,则“天下万物”,当作“天地万物”,于义为优。 「音韵」此江氏韵读、姚文田、奚侗无韵。邓廷桢、陈柱、高本汉动、用韵,是也。案孔广森诗声类(四)阳声四东、钟、江合为一部,并收“动”“用”二字,引老子者道之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6.html

三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古本、碑本“口”并作“言”。弘按此注及二十三注,俱作“出言”。释文出“尺类”。合而稽之,王本经文本作“出言”明矣。其作“口”者,盖缺上画也。何晏景福殿赋注引亦作“出言”。 陶鸿庆曰傅奕本“出口”作“出言”。据王注言“道之出言,淡然...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1.html

五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全相协也。又“啬”,敦、遂本作“式”,“式”亦之部入声。陈屈宋古音义曰“服音逼,诗、易及秦、汉古辞无有不读逼者。”顾炎武唐韵正入声一屋“服”,古音蒲北,引老子。旁证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善而可服!” 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5.html

老子第二十一春秋时代南北文学的境界_道家_【文学360】

...文化思想,就与南方不同,北部的人们,行为笃厚,气质浑厚。南方出来的人物,像卡特就很有问题。这很奇怪,只由于东、南、西、北地区方向的差别,冥冥中影响山川人物以及文化的异同问题,和易经象数的法则又大有关系。 老子,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2.html

六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同此石。 「音韵」此江氏韵读国、贼、国、福、式、式、德韵(之部,贼,徂力),远、韵(元部)。邓廷桢贼、福、式、德韵,远、韵。奚侗贼、福、式、式、德韵,远、、顺韵。江永古韵标准入声六部“福”,笔力切。旁证引老子。顾炎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1.html

老子·德经·三十九评析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杨兴顺“一切在流动着,一切在变化着,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天得一以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1.html

_老子道德经校释

...。四十五“大盈冲”,“冲”亦当作“盅”。又按“或不盈”,唐景龙碑作“久不盈”,久而不盈,所以为盅,殊胜今本。河上公注曰“或,常也。”训或为常,古无此义,疑河上本正作“久”也。 谦之案作“久”是也。太平御览三百二十二引墨子曰“善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0.html

第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变易,而有不易者在,此之谓常。自昔解老者流,以道为不可言。高诱注淮南泛论训曰“常道,言深隐幽冥,不可道也。”伪关尹子推而广之,谓“不可言即道”。实则老子一书,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非不可言也。曰“美言”,曰“言有君”,曰“正言”,...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7.html

老子·德经·七十五评析

...老子在这一里揭示了老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对抗。从政治上讲,人民的反抗是由统治者的苛政和沉重的租税所引起来的,这是,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实际的原因。老百姓在这种情况面前,只有铤而走险,毫不畏惧死亡。张松如先生“本章文显义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8.html

共找到722,3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