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在“不自矜,故长”句下。 又案庄子山木篇“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无功,功成坠,名成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此即老子“功遂、身退,天之道”,与此“不自伐,故有功”之说。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严可均曰河上...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8.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六评析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洞察,认为世界上东西,凡是属于坚强都是死一类,凡是柔弱都是生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处世修养。我们感到,这一又一次表达了老子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9.html

老子第二十二狐狸、豹皮吸引力_道家_【文学360】

...了不起武力和特殊政治声望威力。尤其晋文公是春秋时候第二个霸主,而且更与齐桓公所遭遇家庭问题所发生变故,类似而又不同。因为后娘争权而发生变故,逃亡在外,历尽艰危险阻,吃尽苦头,饿过饭,几乎把命都丢掉,流亡了十九年,获得了丰富人生经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9.html

老子·道经·第十三评析

...精辟发挥。“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4.html

第二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俞樾曰按王本下“道”二字,衍文也。本作“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其下“德”、“失”蒙上“从事”之文而省,犹云“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从事于失者,同于失也”。淮南子道应篇引老子“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可证古本不叠“道...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9.html

老子·德经·第三十九评析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杨兴顺“一切在流动着,一切在变化着,但老子认为,变化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斗争。‘天得一以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1.html

老子第三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之辨_道家_【文学360】

...亲自出京去游览求证。但所得结果,使大失所望。因此得一结论“天下事误于奸慝有三四。误于不通世故之君子有六七。”这又是从另一角度描述贤而且能人才难得。 对于这个问题,清初乾隆时代监察御史熊学鹏,就张拭(南轩)对宋孝宗...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8.html

老子第六吹毛用了急须磨_道家_【文学360】

...玄牝”。人体“会阴”部分,则是人身生命源泉“玄牝”之处。印度瑜伽术有关身瑜伽术语,叫它“海底”,或视为“灵能”和“灵力”窟穴。 了解了这两个名词内涵,然后便可大致明白老子本章意义,是要体会虚灵不昧“谷神”境界,中空无物,...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1.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评析

...外患就不能侵入其身,就不会走向死亡领域。所以任继愈先生老子看来,这个世界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主张处处小心,不要进入危险范围,只有无所作为,才最安全,最足以保全性命。”(老子新译老子生逢乱世,看到人生危机四伏...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2.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九评析

...兵要义述,“五千之言”老子“未尝有一不属意于兵也”。此论断有些不切实际。从本章内容看,老子是反战认为,如果是被迫卷入战争,就应该采取完全守势,这是把谦退忍让、无为静柔哲学思想,通过军事再次表述出来,而老子并不是兵家...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2.html

共找到1,107,96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