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三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之辨_道家_【文学360】

...,未必非此人也。 晓事,是唐宋时代白话,也就是现代语“懂事”意思。张南轩对宋孝宗建议,要起用懂事,并非只用能办事而不懂事,的确是语重心长名言。也是领导、为政者所必须了解重点。 一是明人冯梦龙自叙古今谭概所记昔富平孙家串...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8.html

老子第三盗机与哲学_道家_【文学360】

...一点,和佛学有同样意义,道家讲“道”便是“盗机”。阴符经“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之盗。,万物之盗。”修道者也就是利用盗机。我们活着是天地之盗,都是偷了天地自然东西,偷太阳光,偷土壤功能,侵害万物生命给自己当饭吃,把动物...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1.html

老子第六吹毛用了急须磨_道家_【文学360】

...便套用了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名词,称它为“谷神”。 第二类形山谷,是隐晦曲折,两头相通狭长通道,空气对流,由这一头传呼,便很迅速地畅达遥远那一头。因此,也成为被编织成神话题材,认为其中如有神助。实际上,也是空气传声作用,并非真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1.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七评析

...因此,老子道德经里就不能不提出自己见解。这个“以奇用兵”之计,不是为昏君、暴君出谋划策,而是为弱者、为正义之师设想。 再说第二层意思。老子“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多利器,国家滋昏;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9.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六评析

...如上一所说,在老子研究中有一些注释家认为,这一表达了老子一套利用人民、统治人民权术。例如,张松如先生“这是向统治者献言,颇有点像班固所说‘君南面之术’。”(老子校读第365页)不过,张先生观点并不完全等同于有些学者关于...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9.html

黄老内涵-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黄老内涵-出自老子 那么所谓黄老之学道家学术,它内容又如何?当然,最能代表道家思想老子所著老子(到了唐玄宗时代,又尊称它为道德经)一书,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统,有最具体叙述。 而阐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9.html

老子第九进退存亡之际_道家_【文学360】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这是佛学洞穿世事聚散无常名言,同时也是出世思想基本观点,可是以老子所代表道家哲学可以出世,可以入世,却有“挫其锐,解其纷”不死之药,长保“散而未尽”七字真言“功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7.html

老子第二十二狐狸、豹皮吸引力_道家_【文学360】

...咬文嚼字”了。 晋文公是何等聪明,他因看到狐豹皮而引出内心感慨,再经过跟在身边亲信接上这么一句“独非狐豹之罪乎?”晋文公便“善哉之!”意思是好!你道理说得对,你就把你要说道理直接讲个彻底吧!不要含含糊糊,有所顾忌了!...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9.html

老子·道经·第十六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道经·第四评析

...不会枯竭。它是万事万物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呢?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2.html

共找到1,115,8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