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至第三卷末。 文亦不尽欠十余纸。均为四卷通前成五。其昙摩蜜多译者。时阙其本。 新括出重上录经八部三十卷。 菩萨地持经十卷(或八卷亦名菩萨戒经又名菩萨地经) 右一经。亦名菩萨地持论。今此录中编之为律。存其经名除其论录。周录中云。菩萨地持经阙本...
...上帝之眷命,述修累圣之成谋。 念此菅蒯之微,庶几簪履之旧。 俾安田亩,稍出缧囚。 饱食无思,但日陶于新化;杜门自省,当益念于往愆。 臣无任。 《到常州谢表二首(之二)》苏轼 臣轼言。 先蒙恩授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寻上表乞于常州居住,奉圣旨...
...《栾城三集》第八卷(苏辙·杂说九首) 《易说三首》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何谓道,何谓性,请以子思之言明之。 子思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君复为僚,可喜。 船斩新辍借,知之。 冗中不一。 《与胡深夫五首(之五)》苏轼 某以衰病纷冗,裁书不谨,惟恕察。 王京兆因会,幸致区区。 久不发都下朋旧书,必不罪也。 《朱行中舍人四首(之一)》苏轼 某启。 别后两奉状,想一一闻达,比日履兹...
...《与李方叔四首(之一)》苏轼 久不奉书问为愧。 递中辱手书,劳勉益厚。 无状何以致足下拳拳之不忘如此。 比日起居何如?今岁暑毒十倍常年。 雨昼夜不止者十余日,门外水天相接,今虽已晴,下潦上烝,病夫气息而已。 想足下闭门著述,自有乐事。 间...
...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闢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
...般若经八卷(亦云新译胜天王般若是大般若第六会新编上) 曼殊般若经二卷(亦云新译文殊般若是大般若第七会新编上) 理趣般若经一卷(是大般若第十会新编上) 第二会下五经并出大般若。 大智度无极经四卷(非藏中者) 智度无极譬经三卷(或云无极譬经或四卷...
...,敢期明鉴。无任感激屏营之至。 为桂州崔中丞上中书门下乞朝觐状(中丞,崔咏。一本作“上宰相状”。次前《请朝觐表》作。) 右某幸遇文明,叨承委寄,理戎典郡,十有四年,瞻恋阙廷,神魂飞越。顷在邕州,(注见前表。)累陈诚恳,谬尸进律之宠,(《礼记...
...去。) 文思天子师文母,终闭玉关辞马武。 小臣愿对紫薇花,试草尺书招赞普。 (谨案唐制:翰林学士带知制诰,许缀中书舍人班。 今臣以知制诰待罪禁林,故得以紫薇为故事。) 《和王晋卿(并叙)》苏轼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功臣全彬之后也。 元丰二年,...
...《栾城后集》第九卷(苏辙·历代论三) 《荀彧》苏辙 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 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 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 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 文若始従曹公于东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