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的十九畏和十八反《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深于相恶性”,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病证名。因火邪内郁而致气喘。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由邪热内郁,肺气壅遏不宣而成,症见喘促、厥逆、神情闷乱等。治宜宣散蓄热,用逍遥散加茱连等。《医宗金鉴·喘急死证》:“面赤浮肿,谓之火郁之喘,宜泻白散。”...
...①病证名。肝气疏泄失常所致的病证。见《类证治裁·肝气肝火肝风》。肝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证见嗳气,脘腹胀,呕吐,暴怒胁痛,胸满不食,飧泄,(疒^贵)疝。治宜疏肝解郁,用逍遥散。②生理名词。指肝脏之精气与功能。《灵枢·脉度》:“肝气...
...g、厚朴8g、苍术10g、大黄9g、甘草6g、白豆蔻9g、鸡骨草30g、虎杖30g。加减:胁痛加延胡索,川楝子。4.肝郁脾虚主证:胁肋作痛,腹胀,纳差,神疲乏力,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治法:疏肝健脾益气。选方:逍遥散(《和剂局方》...
...病证名。半身不遂之证,在左侧者称左瘫,在右侧者称右痪。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属中风范畴。《素问·大奇论》论偏枯,有发于左者,有发于右者,亦即左瘫右痪。后世有以左瘫属血虚而中,治以四物汤加祛风、活血、化痰药;右痪属气虚而中,治以四君子...
...(1330?—1400?) 中国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作品有《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三种 Luo Guanzhong 国语辞典 ...
...证名。心中烦热伴两手足心有发热感觉。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虚热不清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可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
...用名】浮小麦(晒干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方剂举例】牡蛎散《和剂局方》:�牡蛎、浮小麦,麻黄根、黄耆。治虚汗【文献摘录】《本草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本草备要》:「止虚汗盗汗,劳热骨蒸。」...
...心与剑名。”箫,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剑,指报国的雄心壮志。剑态、箫心,是龚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意象。稍后三年他写的《秋心三首》中的“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与此诗首二句意同。...
...②泛指妇女阴户疼痛。《坤宁集》:“妇人阴中作痛,名小户嫁痛。”多因肝经郁热,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利湿,用丹栀逍遥散内服,外用四物汤料合乳香捣饼纳阴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