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武帝之後,虽世有治乱,无不知崇尚典籍。刘歆始著《七略》,总录群书:“一曰《辑略》,二曰《六艺略》,三曰《诸子略》,四曰《诗赋略》,五曰《兵书略》,六曰《术数略》,七曰《方技略》。至荀勖更著《新簿》,分为四部: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
...来久矣。《曲礼》曰5:“史载笔。”6左右7。史者,使也8,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9。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唐虞流于典、谟10,商夏被于诰、誓11。自周命维新12,姬公定法13;紬三正以班历14,贯四时以联...
...临本也。笔势不联属,字形如算子者,集书也。或双钩形迹犹存,或无精采神气,此又不难辨者也。古人用墨,无论燥润肥瘦,俱透入纸素,後人伪作,墨浮而易辨。 书价以正书为标准,即如右军草书一百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正书。至於《乐毅论》、《...
...其人。此因太史公能欣赏这许多人,写来一若平平凡凡,而都能跃然纸上。一部《史记》,所以都见其为是活的,乃因书背后有一活的司马迁存在。所以司马迁《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书。文学书,而还有其教育意义之存在。即如《魏其武安侯传》,这是在太史公当时...
...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奏事烦多,篆字难成,乃用隶书为隶人佐书,故曰隶书”(据《百川学海》本)。隶书系由古代隶人(胥吏)在书写中逐步形成,程邈加以搜集整理,故有程邈创作隶书的传说。 〔4〕 《谏逐客》 即《谏逐客书》。《史记...
...一览了然,岂非后学之津梁乎?其书独出机杼,又能全本经文,无一字混入己意,岂非好学深思,述而不作,足以继往开来者乎?后世之述《伤寒论》者,唐宋以来,已有将经文删改移易,不明不贯。至近代前《条辨》、《尚论编》等书,又复颠倒错乱,各逞意见,互相辨...
...自庖牺画卦,文字聿兴,立记注之司,以存警诫之法。《传》称左史记书,《尚书》是也;右史记事,《春秋》是也。洎唐虞氏作,木火递兴,虽戢干戈,质文或异。而九丘、八索,祖述莫殊。宣父删落其繁芜,丘明捃拾其疑阙,马迁创变古体,班氏遂业前书。编集既多...
...自守。(《史记·南越王尉佗传》、《汉书·两粤传》) ◇ 下令国中 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皇帝,贤天子也,自今以后,去帝制黄屋左纛。(《史记·南越王尉佗传》,又见《汉书·两粤传》,以后作「以来」。) ◇ 上文帝书 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昧死再拜...
...法参之,更为草藁,藁是相闻书也。瓘子恒,亦善书,博识古文字。敦煌索靖,张芝姊之孙,晋征西司马,亦善草。陈国何元公,亦善草书。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荥阳畅晋秘书令史,善八分。 ○王羲之 王羲之《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藁本,不具年月日...
...,若曰“岁五及鹑火”、“岁及大梁”、“岁在娜訾之口”者。从後人言之,则何不曰甲子也、癸亥也,是知古人不用以纪岁也。 《大祖实录》自吴元年以前皆书干支,不合古法。大祖当时实奉宋小明王之号,故有言当纪龙凤者。考之《史记》,高帝之初不称楚怀王元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