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作或止,宜金铃子散主之。如火盛者,用栀子二钱,川楝子去核、黄连、良姜、泽泻、丹参各一钱,香附一钱五分。水煎服。金铃子散(各见《时方》)冷痛,脉迟而微细,手足俱冷,其痛绵绵不休,喜用热手按者,宜桂附理中汤加当归二钱,以济其刚。木通一钱,以通...
...薛立斋先生治法,余遵用甚效。芍药汤(方见《时方》)治痢初起,腹痛里急后重者。小便短涩者,加滑石二钱、泽泻钱半;腹痛者,加砂仁一钱;滞涩难出者,加当归、白芍各钱半;甚者,加大黄一钱;若食积者,加山楂三枚;白痢者,加陈皮、砂仁、茯苓各一钱;红痢...
...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脉阳紧阴数为吐,阳浮而数亦吐。寸紧尺涩,胸满而吐,寸口脉数者吐,紧而涩者难治。紧而滑者吐逆。脉弱而呕,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病患欲呕吐者,不可下之,呕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旋复代赭石汤(方见《伤寒》)...
...量排在前10位的核心作者(发文30篇以上)共有12名。现简介如下。 陈应期(兆瑞) 广东翁源县医家,曾任翁源中医研究社社长兼赠医主任,[1]著有《医学实录》,为《杏林医学月报》、《医林一谔》和《健康医报》的赞助人。主治内科,擅治咳血,其...
...癃闭者,小便点滴不通,甚而为胀为肿,喘满欲死;五淋者,小便痛涩淋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有沙、膏、气、血、劳五种之分。癃闭用利水之药,人所知也。若愈利而愈闭,胀闷欲死,宜治其本。《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今小水...
...《回回药方》(以下简称《药方》)。中国回族医药学大型综合性典籍,全文基本上用汉文记述,并夹杂不少阿拉伯、波斯药物名称术语的原文和音译词汇。是一部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皮肤等科,内容丰富的中国回族医学方书。从现存3卷所载方剂看,全书所载...
...病证名。指脐以上腹部疼痛。《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大腹痛者,乃太阴脾土之邪。”其病或受有形而痛,或受无形而痛。宜辨别病因与疼痛的性质。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血积上焦,脾火熏蒸,则痛从腹而攻上;血积...
...廉明,县志记有政声。嘉庆二十四年(1819)六十三岁,以老病乞归,讲医学于长乐嵩山井上草堂,徒甚众。平生素多著述,另有《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
...附子(二三四钱) 人参(二三钱至一两)炙草(一二三钱)水煎服。按∶汗出亡阳者,以茯苓换当归,再加乌梅二枚。真武汤(方见《伤寒》)外治法用五倍子研末,口水为丸,贴脐中。(男用女津,女用男津)外以膏药封之,不走气,隔宿即止。又以龙骨、牡蛎 研为末...
...续命汤加减主之。小续命汤(方见《时方》)如中风无汗恶寒,根据本方麻黄、杏仁、防风各加一倍。宜针至阴出血。(穴在足小趾外侧爪甲角刺二分)。昆仑。(穴在足外踝后跟骨,针透太溪)如中风有汗恶风,根据本方桂枝、芍药、杏仁各加一倍。宜针风府。(穴在项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