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需有“术”更需有“道”——兼答李彦坤医师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释六经,认为本方证当有便干,即148所说‘阳微结’。”这是原文内容。笔者之所以故意提到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唯一目的是想引起中医临床者的思考,思考中医,思考中医临床。 两种不同的认识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147,对该条文和该方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815.html

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以白虎加人参汤清宣其内热。温病条辨伤寒论之旨,开卷即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吴氏正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339.html

中热辨八_六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散,服之神清即愈。中热辨第二中热卒倒,语言不清,心神恍惚,此(内经)所谓煎厥。宜用天王补心丹加龙齿、牡蛎,镇神撮阴也。凡暑热之际,忽然昏倒,语言不清,心神恍惚,状如中风,正内经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令人煎厥之谓。宜用补心丹清心,合龙...

http://qihuangzhishu.com/788/8.htm

症状反应是经方辨证的主要依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章太炎谓:“医师之能,本在疗治,非专在防卫也”;“凡事虚拟其理,不如实征其状。”强调中医旨在治病,而治病主要依靠患者症状,即胡希恕所称之“症状反应”。“症状反应”是胡希恕读伤寒论,分析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体悟所提出的概念。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52.html

伤寒论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伤寒论,编次者不下数十家,因致聚讼纷纭。此皆不知仲景作书之旨故也。观伤寒叙所述,乃为庸医误治而设。所以正治之法,一经不过三四,余皆救误之法,故其文亦变动不居。读伤寒论者,知此书皆设想悬拟之书,则无往不得其义矣。今人必改叔...

http://qihuangzhishu.com/160/86.htm

伤寒论序_伤寒悬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遣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2.htm

程应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初医家。字郊倩。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推崇仲景学说,生平精研伤寒论,提出应以“表里脏腑”四学读伤寒,诊法关键在于脉。他汲取喻嘉言、方有执研究整理伤寒条文之长,再行归类条理,阐发己见,着成伤寒论(又名伤寒论辨直...

http://qihuangzhishu.com/167/490.htm

唐宗海(1847-1897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中西医判中西医中西医学入门)两卷(1892年)。认为西医与中医互有优劣,主张应“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其观点对此后中西医汇通者影响颇大。曾着血证论八卷(1884年),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治血证原则。药物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94/532.htm

射干麻黄汤方证特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原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一般认为外寒内饮,寒饮伏肺是本方证病机所在。方函口诀云:“此方用于后世所谓哮喘,水鸡声,形容哮喘之呼吸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183.html

用中药就要遵循中医思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伤寒论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一主要是讲太阳病表证的治疗一误再误,不仅病证不愈,而且病情发生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993.html

共找到519,7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