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东汉时期(4)《黄帝内经》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等。《内经》经络学说,不仅直接指导着临床实践,而且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病因病机学说 《内经》在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和形神统一观念基础上,把外在自然气候反常变化和内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2.html

藏象学说—心_【中医宝典】

...心居于胸腔,横膈膜之上,有心包卫护于外。心为神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活动作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心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并与舌、面等有联系。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17.html

中医体质研究谈_【中医宝典】

...目前在中医学术界,关于对体质研究有人体体质中医体质两种提法,这里包含着许多不同学术见解,但其目标是相同,都是为了强调体质在发病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叙述上方便,本文将两者称谓暂且合称为医学体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906.html

以黄帝名义创造了一个有效期最长医学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古代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方法。该书奠定了中医药理论基础,但这本书并不是由黄帝所编纂,而是一本托名之作。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思想;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来阐释生命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83.html

论语·而篇贤贤易色之我见

...贤贤易色出自《论语·而》篇第7则。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吾必谓之矣。 子夏就是卜商,比孔子小44岁,孔子逝世后,他也收弟子讲学,是战国时期一位大学者,这则语录大概...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882.html

《脉辑要》及《脉辑要评》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序文中反映出他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统纪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寸关尺三部配五脏六腑,《内经》仲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4.html

中医养生四大原则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养生首先要做到天人相应、道法自然。 《秦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百年,度百岁乃去。 首先要做到生活有规律,不吸烟、少喝酒,养成一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85.html

黄帝与《黄帝内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时阴阳理论、天人相应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逐渐成熟,并深深渗透到经络学说形成过程中,影响着经脉数量多少,也指导着经络理论构建。这些因素在《灵枢》、《素问》所记载针灸内容上都留下了很明显历史时代印迹。 《内经》中关于疾病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6.html

扎针灸也要讲剂量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1973年,石学敏院士就首次提出了针刺手法量概念。通过对古医籍深入研究、总结临床经验,石学敏院士根据针刺捻转频率、幅度、作用力方向提出了量化规范操作,并通过进行血流动力学等多项基础实验研究,最终确定并科学界定出针刺方向、深度、所采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87.html

气功必须掌握练功要领_气功基础_【中医宝典】

...功法。表面上看,每一功法都有各自练功要求,可谓法无定法。但从实质上看,每一功法都由呼吸、姿势、意念三要素组成,表面不同只不过是三要素具体要求上有所差异而已。各种功法都必须遵循总的练功要领来进行,所谓万法归宗。了解这一点,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a13333.html

共找到888,30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