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本病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若由寄生虫过敏引起,只要去除病因,不需特殊治疗,预后就很好。若患者有脏器受损,则不管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均应给予降低嗜酸粒细胞计数或阻断嗜酸粒细胞效应的治疗。此外,还要根据病情做出相应支持,对症处理。...
...有鼻息肉的发生。Jan-Kowski等(1989)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虽发现息肉组织中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却未能证实与变态反应有何关系,息肉组织内IgE生成细胞极少。因此他认为,只有开清嗜酸细胞在息肉组织中的浸润机制,才能了解鼻息肉形成的原因...
...浅层有局限性类纤维蛋白改变。从真皮浅层到中层,在毛细血管、小血管及汗腺等周围有中度嗜酸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全身各脏器主要表现为血管炎及间质炎,部分脏器表现有以坏死并伴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肉芽肿。本病的组织病理改变有以下...
...何谓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本病是寄生虫(钩虫、蛔虫等)和药物(呋喃妥因等)所致的变态反应,为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的一种消耗性疾病。 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内有白细胞浸润,主要为成熟嗜酸粒细胞,少量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肺泡中可见细胞内含有嗜...
...嗜酸粒细胞多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是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4~0.45)×109/L(400~450/mm3)。临床上常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考虑由嗜酸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的黏附分子能使嗜酸粒细胞不断得到补充。嗜酸粒细胞在内皮细胞处与细胞素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型(VCAM-1)相结合,通过...
...全身炎症反应,显著的抗体增加和嗜酸粒细胞反应。在周围血和肺组织中都可以发现,细胞总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分类增加(高达50%),血及BALF中的总IgE,丝虫特异性的IgG、IgM和IgE升高。抗体依赖性和嗜酸粒细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外...
...应与哮喘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热带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迁延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浸润性肺结核等鉴别。...
...、新腺体形成、鼻息肉形成。此时,鼻息肉组织中的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均有合成gm-csf和g-csf信使rna的能力。这2种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促进组织内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的集聚。这些炎性细胞分泌多种炎性介质,其中...
...Weingarten综合征,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1943年Weingarten等首先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发现热带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或称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tropical eosinophilia),又称Weingarten...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