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对麻风杆菌抗原的细胞免疫,无巨噬细胞激活,组织中可检出大量麻风杆菌。TT和LL最稳定,前者可自愈,后者若未经适当的治疗将继续加重感染。BT若未经治疗,常降级至BL。BB最不稳定,若未经治疗,多数降级至LL。未定类虽未列入光谱分类,以后有的...
...大风,恶疾,寒生氏病,汉森病,汉森热,汉森氏热,疠风,麻风病 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由于我国政府对麻风的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上...
...1.全身表现 麻风杆菌感染后经过3个月~10年(通常为2~5年)的潜伏期才发病。虽然不同类型的麻风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基本的病变为皮肤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侵犯黏膜、淋巴结和眼组织,少数患者出现睾丸、卵巢、肝、脾、骨组织等病变。 (1)...
...抵抗力的方法,它可部分反映机体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有无。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粗制麻风菌素0.1ml,48小时后注射处有浸润性红斑,根据红斑直径判断阳性程度。注射后21天观察晚期反应,有无浸润性结节及破溃。早期反应反映机体对麻风杆菌的...
...麻风病变多数发生于鼻部,有时全身症状未出现之前,鼻腔分泌物涂片中可找到大量麻风杆菌,传染性极强。咽部麻风较少见,多为鼻部瘤型麻风向下蔓延所致。除初期阶段咽粘膜可呈急性水肿外,一般呈结节样浸润,粘膜干燥萎缩,悬雍垂、硬腭、软腭、腭弓及扁桃体...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完整的杆菌为直棒状或稍有弯曲,长约2~6微米,长约0.2~0.6微米,无鞭毛、芽孢或荚膜。非完整者可见短棒状、双球状、念珠状、颗粒状等形状。数量较多时有聚簇的特点,可形成球团状或束刷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
...麻风的分类: 麻风的分类法不断改革不厌其烦一般把未定类麻风看作麻风的最早表现有人提出五级分类法即将麻风分为结核样型偏结核样界线类不好中间界线类偏瘤界线类和瘤型此外明确为了便于挂上治疗管理可将麻风分为多菌型与少菌型 病原体是麻风分支杆菌呈...
...(一)发病原因 麻风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细胞内的细菌,呈短小棒状,(0.21×3)μm~(0.5×8) μm大小。人是麻风杆菌的主要宿主,其他动物如犰狳、黑猩猩、猴子等也可被感染。 (二)发病机制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可直接造成组织的损伤,还可...
...服药8个月,连续中断治疗超过4个月者须重新计算疗程,重新开始治疗。24个月疗程可在36个月内完成。每年服药时间少于8个月者为治疗不规则;少菌型麻风用利福平(RFP)和氨苯砜(DDS)联合治疗,疗程为6个月。根据WHO的多中心现场研究,一次剂量...
...型麻风患者可能出现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的弥漫性浸润,面部眉毛外1/3稀疏脱落,面部皮肤稍有浮肿并有蚂蚁爬行的感觉,两眼球结膜充血,看起来像喝醉酒一样。此时病人的周围神经可以不粗大,皮肤表面也没有麻木。但敏感的病人可发现机体异常,如果做详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