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仅次于胶质瘤而占第2位,约占全部肿瘤的1/4。脑膜瘤主要发生于蛛网膜的内皮细胞,所以它可以发生于除脑实质以外颅内的任何部位。大脑镰旁、矢状窦旁及大脑凸面发生率高,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鞍旁、溴沟、小脑幕及小脑桥脑角...
...Yasargil翼点入路33例,高速气钻磨平蝶骨嵴,充分解剖侧裂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终板池,可以较好地显露鞍区及鞍旁组织结构,利用1-4 间隙切除肿瘤。采用口鼻蝶窦入路18例,其中17例为垂体瘤,1例术前误诊为垂体瘤,术中发现为鞍隔脑膜瘤,因...
...(一)发病原因 鞍隔缺损和不完整是本病征的解剖学基础。其他因素详见发病机制中所述。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生还与以下诸因素有关。 1.脑脊液压力的传递作用 鞍隔缺陷时,鞍上的蛛网膜下腔经不完整的鞍隔疝入蝶鞍内。当有颅内压增高时,如高血压...
...小儿Busch-Colby综合征,小儿鞍隔缺损,小儿鞍内蛛网膜囊肿,小儿鞍内蛛网膜憩室,小儿空鞍综合症,小儿空蝶鞍综合征 空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ndrome)即空泡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tarcica ...
...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 好发部位:依次为①矢状窦约占50%②鞍结节③筛窦④海绵窦⑤桥小脑角⑥小脑幕等。 分类:按其病理学特点...
...。因此,Doron提出这可作为鞍区GCT的鉴别诊断依 据之一。 鞍区GCT的鉴别诊断主要有鞍隔脑膜瘤、垂体瘤和颅咽管瘤等[7,10]。 4 颗粒细胞瘤的治疗 鞍区GCT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9,10,20]。因该肿瘤大多数坚韧,不 ...
...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溴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尚有异位的脑膜瘤,偶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系来自异位的蛛网膜组织,并非转移,脑膜瘤有多发性,约占1%~2%,可多达...
...以及其他颅内疾病,可引起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可使第三脑室扩大,压迫蛛网膜下腔,尤其在鞍膈缺损及鞍孔扩大的基础上,更易促使蛛网膜下腔挤入鞍窝。 (4)鞍区蛛网膜粘连及鞍上蛛网膜囊肿:此类蛛网膜病变可使脑脊液局部引流不畅,即使正常的脑脊液压力也...
...脑膜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并结合下列因素考虑:①肿瘤不在颅底,应争取早期手术和全切除肿瘤;②肿瘤在颅底,位于鞍结节、嗅沟、蝶骨平板、桥小脑角等者应早期手术,对于蝶骨嵴扁平脑膜瘤、斜坡脑膜瘤扁平型,如无高颅压症,或暂缓手术。 1)脑膜瘤...
...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溴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尚有异位的脑膜瘤,偶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系来自异位的蛛网膜组织,并非转移,脑膜瘤有多发性,约占1%~2%,可多达几十个,...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