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概称“辨证论治十法”。每一法对疗效都有直接影响。前五法为广大中医所熟悉、常用,后五法不是所有中医时时都能注意到。本版今起将赵法新对“辨证论治十法”的论述分次陆续刊出,敬请关注。 审症求因 所谓“审症求因”,就是运用中医理论和经验,对望、...
...徐小圃先生哲嗣 ,祝味菊先生高足 ,擅长治疗内、儿科疾病 ,曾任上海龙华医院副院长。 徐氏在谈及运用附子经验时曾说: “我应用附子时不一定要肾阳虚等诸证悉备。对于典型的阳虚病人 ,当用附子者 ,自必用之;对附子可用可不用的 ,只要无特别...
...薄白,脉细。口服通心络胶囊善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胸痹,为胸阳痹阻之证,尤在泾指出:“痹者,闭也。”《类证治裁》:“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本病多因素体阳虚,感受寒邪,寒凝心脉;或阳气久虚,无力运血,心脉瘀阻;或...
...治疗腹泻及风疹经验(整理黄文东经验)出处:医学情况交流 1975年4期 胡建华、马贵同、程焕章、顾明昌共同发表标题:随程门雪老师临证笔记--汗出不止、寒病不宜表里同治应先温里出处:医学情况交流 1975年5期标题:治疗头痛及胃痛经验(整理黄文...
...实践证明其效专而力宏。因患者小腹不温,故加乌药温散肝经寒邪。方中防风、五味子、乌梅、炙甘草四味实际上是当代名医祝谌予的“过敏煎”,笔者临证对过敏性肠炎、过敏性咳嗽用过敏煎加减多效。 ...
...须再书,一隅反三。不一而足。按:胡姓头疼如碎,呕吐不止,二目数日失明,为缘□风内障(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无疑,若不急治或治不得法,目难明复。翟氏用重剂甘寒凉润药兼苦寒泻火之品,四帖痊愈,足见阅历之深。但如此急证还有寒邪上逆所致的,治法与此迥别,临...
...制品,性味甘寒,入心,胃经,能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治疗热痹、烦渴、斑疹、丹毒等。由于此类药物为污秽之物所制,人所恶之,而现行中医院校教材又极少提及,故年轻中医知之者少矣,而临床用之者更无。然临证中,王杰喜用善用此二药,常将两药配伍并用,取其...
...脉弦数。辨证为寒饮伏肺,化热作咳。治以宣肺蠲饮,化痰止咳为主,稍佐清热之品,方选小青龙汤加味。处方:炙麻黄3克,桂枝6克,白芍15克,五味子6克,干姜3克,法半夏6克,生石膏15克,黄芩10克,炒杏仁(打)10克,桔梗10克,桑白皮10克,...
...经前头痛已缓和,所以来时已不扎头布。据述:刻尚有乳部发胀,腰酸神疲等症,与上次相比,已轻快不少。现经量不多,色淡红,脉象细弦,苔薄黄。治疗用疏肝理气,潜阳清热法。嫩钩藤18g (后下) 石决明24g 陈青蒿9g 夏枯草9g 制香附9g 广郁金...
...,有头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压顶,有欲绳索紧捆者,其人定见气喘唇舌青黑,渴饮滚汤,此属阳脱于上,乃属危候,法宜回阳收纳为要,如大剂白通四逆之类,缓则不救”。(《医法圆通》)范老根据多年经验认为,后一种意见,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在临证中,头痛一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