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太阳证未解而阳明证已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又《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二阳并病,太阳证...
...(不论左右手,其脉从寸左右弹者是也)一身左右阳专候(是跷主一身左右之阳,)脉得阳跷六腑和,表病瑞安阳分愆(阳跷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故其为病,亦表病里和,)法兼汗下治无讹(洁古云∶阳病则寒。若在阳表当汗,桂枝汤、麻黄汤...
...阴竭阳脱指疾病到了严重阶段,阴阳不能互相维系的病理现象。 【阴竭阳脱】 指疾病到了严重阶段,阴阳不能互相维系的病理现象,即“阴阳离决”。临床上急症如大出血、大吐大泻、高热等出现严重“亡阴”症状时,即表示阴气衰竭,阳气随时有外脱的危险;内伤...
...恶寒三阴痉三阴疟痧气(痧胀)伤寒伤暑少腹硬满身[目闰]动身热不扬神不守舍神昏湿病湿疟湿热痢湿温湿泻时病时行食疟食泻视歧收引手足躁扰暑病暑风暑秽暑厥暑痢暑疟暑热证暑温暑泻暑瘵水谷痢飧泄太阳中风痰疟瞳子高晚发胃家实胃实胃中燥矢温病温毒温毒发斑温...
...阳病治阴患阳热盛的病,损伤了阴津,治疗应滋阴。 【阳病治阴】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患阳热盛的病,损伤了阴津,治疗应滋阴。例如:温病日久末愈,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手足心热超过手足背热,脉虚大,用甘润滋阴之剂,宜用加减复...
...阴病治阳指患阴寒盛的病,损伤了阳气,治疗应扶阳。 【阴病治阳】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患阴寒盛的病,损伤了阳气,治疗应扶阳。例如:水肿的阴水,其肿常先见于下身,多身凉不渴,气色枯白,语言低怯,手足不温,小便清白,大便稀薄,脉沉迟,用...
...神水黑眼,皆法于阴;白眼赤脉,皆法于阳。阴齐阳侔,故能为视。阴微不立,阳盛即淫。《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上为内障,此弱阴病也。其病初起时,视觉微昏,常见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绿色;次则视岐,睹一成二,神水淡白色,可为冲和养胃汤主...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刊登的《养心脾以调月经》一文,文中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认为“月经失调多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脾虚化源不足,冲任失养,心气不足,不能奉心而化赤为血,而致...
...阳蹻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证。《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难经·二十九难》:“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杂病源流犀烛·阳蹻阴蹻脉病源流》:“至其为病,阳蹻则阴缓而阳急。阳急则狂走,目不昧。”...
...甚矣,医道之难也!而其最难者尤莫甚于知时论证,辨体立法。盖时有温、热、凉、寒之别,证有表、里、新、伏之分,体有阴、阳、壮、弱之殊,法有散、补、攻、和之异,设不明辨精确,妄为投剂,鲜不误人。然从古至今,医书充栋,而专论时病者盖寡。丰因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