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早期发现法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口腔科医生不一定都这方面的知识,因而延误者众。待一旦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抽动,再转过头来想到破伤风,预后就非常恶劣。 我国四川省一家医院还创造早期诊断破伤风的压舌试验法。此法简易科学,医院、家庭均可使用,很高的实用价值。其检查方法是:对某...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386.html

面瘫与破伤风关系吗?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或局部或一个肢体的抽搐。头部受伤的破伤风,约3%~4%的病人发生面瘫,伴有对侧的面肌痉挛,但罕有Ⅲ、Ⅵ、Ⅶ对颅神经同时损害者。 ⑵中枢神经功能紊乱重型者常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目前认为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病人诉心悸,出汗,体温升高,肢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13.html

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病理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 西医学认为,本病乃胎儿娩出后用未彻底消毒的工具剪断脐带,破伤风杆菌乘机侵入,在缺氧的脐部环境下繁殖,产生痉挛毒素,毒素经神经轴或经淋巴血液带至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组织结合后产生痉挛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毒素未和神经组织...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399.html

破伤风的概述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病因 是因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感染。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泥土和人畜大便中均存在,它可通过伤口、开放性、、木刺或锈钉刺伤、而侵入人体。新生儿接生时消毒不严世可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 一般在伤后6~10天发病,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5.html

夏天当心破伤风死亡率高达二成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把他送到县医院,经医生诊断,小明感染上破伤风,虽然全力抢救,10岁的小明还是失去生命。 据北京海淀医院急诊科主任欧云松介绍,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伤口侵入身体后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其死亡率为20%~40%左右。 伤口深污染严重时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20.html

破伤风_破伤风症状、治疗和预防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新生儿破伤风由脐带感染引起,病死率很高。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行全球免疫...

http://jb39.com/jibing/PoShangFeng264743.htm

死亡率高达20-40%专家提示夏天当心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姑妈吓坏,赶紧把他送到县医院,经医生诊断,小明感染上破伤风,虽然全力抢救,10岁的小明还是失去生命。 破伤风死亡率为20—40% 据北京海淀医院急诊科主任欧云松介绍,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伤口侵入身体后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19.html

外伤后慎打破伤风针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很多人认为,受外伤,最好立刻注射疫苗,其实,是不是这样的呢?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外伤的发生率会比较高,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就诊时父母常会要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这是一种异种蛋白的抗毒素血清,虽有预防破伤风发生的作用,但反复注射后会刺激...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9.html

扎刺怎么安全处理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如果小刺扎得较深,就得找医生处理,不要自己动手,以免弄巧反拙,小刺更难取出。 小心 肮脏的小刺刺进皮肤,或无污染小刺留在皮肤内久未拔出,都可能引致破伤风破伤风是一种危险的感染,可引致肌肉急剧痉挛,特别是下颌肌肉,因此又名牙关以闭。 刺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41.html

与土壤接触 警惕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伤口出血、感染、化脓,严重会得破伤风而危及生命。 所以,皮肤出现伤口后,要进行严格消毒。皮肤出现伤口,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菌便可乘之机,为减少细菌的入侵,对伤口要进行认真的消毒。可在凉白开水中加入食用盐...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2.html

共找到460,9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