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歌_《针灸大成》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三弹更熨温...

http://qihuangzhishu.com/1043/71.htm

针法_【中医宝典】

...温针法 【概述】 温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捻裹艾绒,燃点加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为针柄灸法。在我国汉代的医籍《伤寒论》中就已提到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 【器具药物】 【操作方法】 先按疾病的需要选取穴位,针刺得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77.html

针法-_【中医宝典】

...温针法 - 【概述】 温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捻裹艾绒,燃点加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为针柄灸法。在我国汉代的医籍《伤寒论》中就已提到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 【器具药物】 【操作方法】 先按疾病的需要选取穴位,针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36.html

温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法的一种。指针刺后以艾绒裹于针尾,点燃加温。《针灸大成》介绍温针的方法为针上套上药饼再加艾灸。为针与灸的结合应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47.htm

平补平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针刺手法分类名。与大补大泻相对,指手法较轻,刺激量较小的补泻法。《针灸大成》卷四:“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不平而后平也。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之气调则已。”意指以中等强度的捻转、提插达到气调即可。②指进针得气后不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2/988.htm

雷火针法;蒸脐治病法_《针灸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雷火针法治闪挫诸骨间痛,及寒湿气而畏刺者。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三钱,麝少许,蕲艾二两,以绵纸半尺,先铺艾茵于上,次将药未掺卷极紧,收用。按定痛穴,笔点记,外用纸六七层隔穴,将卷艾药,名雷火针也,取太阳真火,用圆珠...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cheng/1043-12-12.html

阳中隐阴、阴中隐阳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微凉,即退至一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证,先泻后补也。”针法操作顺序与阳中隐阴相反,进针后先在深层行泻法—紧...

http://qihuangzhishu.com/113/99.htm

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用研究_【中医宝典】

...【摘要】  本文报告了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并对该法在临床使用中患者的痛感反应做了观察统计。结果表明,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比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的痛感反应明显降低。笔者从力学角度对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与静脉穿刺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296.html

提气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手法名。又名提针法。《针灸大成》:“凡用针者,先从阴数,以觉气至,微捻轻提其针,使针经络气聚,可治冷麻之症。”指先用紧提慢按六数,得气后,稍加捻转并轻轻将针提起,使针感加强,用于局部麻木、发凉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4/503.htm

头皮针法_【中医宝典】

...【概述】 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头皮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70年代以后。通过大量病人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78.html

共找到2,8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