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原则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全角论》:“刺虚者须其实(补),刺实者须其虚(泻)。”因此说掌握好针刺补泻手法也是针刺作用产生关键之一。《灵枢·刺节真邪》:“用针之类,在于调气。”调气可以说是在得气基础上适当调节其感应,以起到调整人体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9.htm

得气和候气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发觉指下紧涩,行针困难,则是邪气盛实征象;或是转针太紧,单方向捻旋幅度太大,肌肉纤维缠住针身缘故。临床上如遇到针刺入后而有不得气情况,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促使得气,称之为“候气”“催气”。候气催气意义是不同,前者可根据补泻...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13.htm

针刺手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治疗操作方法。简称针法或刺法。①指针刺时所使用各种操作方法,包括进针、运针和出针。②专指运针时所使用各种促使针刺得气,或保持加强针感,以及针刺补泻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46.htm

呼吸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呼吸补泻指在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 【呼吸补泻】 古代针刺手法一种。指在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作为泻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作为补法。在针刺得气后进行捻转手法,再停针吸气为补法;加果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26.html

针刺补泻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为泻;“左转”(顺捻)为补,“右转”(倒捻)为泻等。各种补泻法,大致以进针退针快慢,提插轻重缓急,捻转左右或角度大小来区别。有的还结合针刺方向(顺逆),运针次数等作出规定,而刺激量强弱也补泻有关。目前常用有徐疾补泻、开阖...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51.htm

程莘农_得气病情预后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程凯 杨金生 王莹莹 王宏才 朱兵 程莘农院士名医工作室针刺时候从下针到得气时间长短、得气感觉强烈与否,不仅决定着治疗效果如何,还能够作为判断病人病情和治疗预后依据。《针经指南·标幽赋》云:“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这...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gshennong/1113-1-3.html

杨依方_五、针刺得气,气至病所,提高疗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针刺得气与否,是获得疗效关键所在,如能针刺得气,气至病所,疗效往往更好。针刺得气感应传导方向,一般来说是根据十二经脉走向放散居多。如手之三阴,从胸走手,针刺得气,大多向末梢放散,如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功能宁心安神,和胃宽胸,...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ngyifang/586-3-5.html

针刺手法轻重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熟能生巧,就可做到心中有数,指下分明。(四)针刺手法轻重针刺补泻关系针刺补泻法,是针对病证虚实而施以补法或泻法针刺方法,《灵枢·经脉》指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治疗原则。针刺手法轻重。是行针时所用刺激量,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2-7.html

程莘农_何谓得气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重要性深有体悟,认为毫针针刺时只有得气才能取得良好疗效。他还对明·徐凤所辑《针灸大全·金针赋》所载三才进针法进行了发展、改进,使得针刺时候更容易得气,疗效也就更显著。从今日起,本版将分何谓得气、留针得气得气病情预后、得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gshennong/1113-1-1.html

得气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得气是在针刺穴位后,经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留针,使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则觉得针下沉紧;称为得气。 【得气】 针法名词,语出《素问.离合真邪论》(《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称“气至”,义同),即针感(或针响)。在针刺穴位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11.html

共找到932,3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