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消失的野生药材_中药视野_【中医宝典】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黄璐琦研究员在最近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上这样说。 野生中药资源入不敷出 据介绍,我国现有药用植物11146种,其中野生种类约占80%。我国的药用植物占世界25000种药用植物的40%以上,其中常用植物药约为700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030.html

发现罕见野生葛根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10月14日上午,怀宁县高河镇独枫村牛行组农民曹正昆在自家菜地的围坝上劳动时,无意中挖掘出一棵重量达50公斤的葛根,引来周边群众的一片称奇。 “以前总以为是野葡萄 ,没想到竟是野生资源已近枯竭的天然药材。”说到隐藏在田间地头的野生葛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702.html

贵州中药野生资源保护迫在眉睫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失去了合适的生存环境,减弱了再生能力。如果不解决资源减少和需求增加的矛盾,势必会使中医药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对中药资源进行保护已迫在眉睫, 哪些工作是保护中药资源的当务之急呢?何顺志说有以下几领域的工作亟待开展。 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系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720.html

野生药材比家种药材质量好吗?_【中医宝典】

...药材野生的就比家种的质量好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这种认识忽视了决定药材质量的基本因素,而且对资源保护,发展中药产业也将带来不良影响。 种药材质量优劣惟一的标志就是它有效成分的含量,多者为优,少者为劣。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中药材质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116.html

对濒危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应落到实处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不仅仅使我国自然生态链遭到破坏,还阻碍了医药经济的发展,依赖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中药行业是受到重创。对此笔者认为,对濒危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应落到实处。 ▲过度消耗导致野生资源匮乏 据统计,我国濒危的动植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701.html

怎样识别有毒野生菇_中毒草木毒菌_【中医宝典】

...到目前为止,全国发现和有记载的野生菇(菌)有1万余种,其中有毒菇(菌)类有192种之多,在江浙一带有毒菇类达30余种。野生菇(菌)一般多在梅雨季节和夏秋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生长,因此食用事件亦多发生在这一时期。 有毒野生菇(菌)类常具备...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8863.html

黑龙江10种野生药材资源显著下降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新华网哈尔滨9月10日专电(记者梁书斌)9日,记者在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黑龙江省黄檗、刺五加等10种野生药材资源蕴藏量显著下降,需要加强保护管理。 据介绍,黑龙江是野生药材资源大省,拥有野生药材资源856种,具有很好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729.html

陵川县推广人工抚育野生药材使农民致富_中药认证_【中医宝典】

...□ 辛贵强陵川县新闻办 中药材由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到人工大田栽培,而今又在人工抚育条件下重新返回到大自然怀抱中去。场中药材种植方式的又一次变革,正紧锣密鼓地在太行南巅山西省陵川县进行着。从2003年至今,全县人工抚育野生药材面积达到6万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921.html

野生冬蟲夏草貨真效高_【中医宝典】

...編者按:近年野生資源產量逐年下降的冬蟲夏草,雖價格飛升,但市場需求仍大。市面所見有不少人工繁殖或半人工繁殖再作自然栽培的蟲草品種。早前也有聲稱採自草原的蟲草上市,但被指其只具蟲草之(外)形而無蟲草之(功)效。有專家指出,蟲草要產於高海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875.html

野生药材遭毁灭性盗采 重要物种难以再生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记者从黑龙江省林业公安部门获悉,当前刺五加、五味子、防风等国家保护野生药材盗采严重,一些盗采手段具有破坏性,导致一些重要野生药材物种难以再生。 记者了解到,在黑龙江省宁安、虎林、亚布力等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五味子产区,由于五味子鲜果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12.html

共找到2,3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