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戏曲文学_道家_【文学360】

...道教文学戏曲在道教文学中也占有不可忽视地位。过去,文学界尚未有人使用“道教戏曲”这一概念,但类似概念却早已有之。明代戏剧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元戏分为十二,第一为“神仙道化”,第二为“隐居乐道”。这两之所谓“道”即隐遁修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13.html

道教造像_道家_【文学360】

...艺术表现手法还是工艺技巧,都对中国雕塑艺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艺术进一步纯熟,但只是工丽有余而气魄不足,过于细腻而欠传神。 道教造像由于神灵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飞制作要求也不同。在《道藏·洞玄灵宝三洞奉道戒营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27.html

道教发展历史_道家_【文学360】

...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切关系。人们崇拜神灵就要举行祭祀活动,而祭祀活动离不开“礼乐文明”,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57.html

韩偓与道教

...摆脱是良图”,最后寄语朋友“他日如拔,为我指清都”。韩偓对神仙生活同样充满了向往,对道教壶中神仙境界更是有着好奇,“壶中日月将何用?借与闲人试一窥”(《赠易卜崔江处士》)。《漫作二首》其一写道“丹宵能几级,何必待乘槎”,登上丹宵仙境,...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36.html

礼仪上》原文-出自《后汉书》_史书_【文学360】

...周遍如礼。最后亲陵,遣计吏,赐之带佩。八月饮酎,上陵,礼亦如之。 7、礼仪上:凡,天地七日,宗庙、山川五日,小祠三日。斋日内有污染,解斋,副倅行礼。先一日,有污秽灾变,祀如仪。大丧,唯天郊越绋而,地以下皆百日后乃,如故事。 8、...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3298.html

道教三清:道德天尊_道家_【文学360】

...之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16.html

道教美术造像_道家_【文学360】

...,衣服偏斜”等。 道教美术早期道教塑像或画像曾经受到佛教艺术一定影响。唐释法琳《辨正论》引王淳《三教论》云:“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学佛家制作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唐太宗为王远知建太平观以及王轨重建茅山华阳观,其内殿...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68.html

道教学说和学派_宗教文学_【文学360】

...神道教9世纪初至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佛教极为盛行,神道教由于没有严密教义体系和完备组织,一时成为佛教附庸。佛教把本地垂迹说应用到对神道教所奉之神解释方面,谓佛或菩萨是本或本地,而日本神道教诸神是佛或菩萨为应机说法而显现化身(或...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48.html

道教产生_道家_【文学360】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 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传统礼乐文明;在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 战国时期老子,庄子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朝时期士,神仙修炼经验和成果。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55.html

《中国道教史》_道家_【文学360】

...原因在于三者都可以为封建士大夫所接受,能够被士大夫们兼容并举。 综上所述,东晋南北朝道教变革,从葛洪到陶弘景,基本上告一段落、道教经过这一时期改造,已经有了较为完备教义理论和经典文献,建立完善了自身戒仪式和相对统一教会组织,丰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01.html

共找到869,6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