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元时期药物学和方剂学_【中医宝典】

...一、药物学 与宋代明显不同,夏金元时期药物学著作的撰著者大多不是医官儒臣,而是临床医生。他们根据临床实际和用药需要,进行药性理论的总结和探讨,试图找出一条以简驭繁、由博返约的途径。 (一)对药性理论的探讨总结 1、药物归经学说的初步确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04.html

清代前中期中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中朝医药交流清代中期以前的中朝两国医药交往比较密切。朝鲜李朝景宗王自幼体弱多病,继王位后病情日趋恶化,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亲自派遣太医多人去朝鲜诊治景宗王病,但未能见效,同年十月,朝鲜译官黄夏成回朝鲜,清朝廷惠赠《赤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98.htm

中外医药交流_【中医宝典】

...九十余个。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疆域也不断发生变化,在此只能就当时国家之属于现代的国家或民族地区为依据来讨论中医药交流的问题。 一、中朝医药交流 中朝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高名丽、百济、新罗都曾派学生来我国留学。因新罗等国不断派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84.html

夏金元时期药物学和方剂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药物学 与宋代明显不同,夏金元时期药物学著作的撰著者大多不是医官儒臣,而是临床医生。他们根据临床实际和用药需要,进行药性理论的总结和探讨,试图找出一条以简驭繁、由博返约的途径。 (一)对药性理论的探讨总结 1、药物归经学说的初步确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3.html

夏金元药物学和方剂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药物学与宋代明显不同,夏金元时期药物学著作的撰著者大多不是医官儒臣,而是临床医生。他们根据临床实际和用药需要,进行药性理论的总结和探讨,试图找出一条以简驭繁、由博返约的途径。(一)对药性理论的探讨总结1、药物归经学说的初步确定:归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5.html

中外医药交流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征象以及药物来源等。因而,《医典》也是隋唐期中医药交流的反映。 古比波斯,即今之伊朗,在整个唐代都有波斯商人来中国经商。公元647~762年间,波斯使节来中国有28次之多,不少使节携有香料、药物等。 如公元730年波斯王子继忽婆来朝献香...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7.html

中外医药交流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一、中朝医药交流 两宋时期,中朝医药交往更加广泛,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和天禧五年(1021年)高丽使者郭元、韩祚各自回国,宋真宗亲自赠送《太平圣惠方》1000卷(金斗锺《韩国医学史》118~119页码韩国探求堂1966年版);...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8.html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伊本·西拿,西欧人称阿维森纳(980~1037)的著作《医典》中就有受中医学影响的迹象,如《医典》记述的48种脉象中,有35种与中医脉象相同;关于糖尿病患者尿有甜味,高热病人有循衣摸床的征象以及药物来源等。因而,《医典》也是隋唐期中医药交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7.html

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医宝典】

...灭,再两年,灭北宋。自1115年太祖至1234年末帝哀帝,经十世,历时120年。 金初期推行女真文化,熙宗(1136~1149),政府建立译经所,用女真文字翻译汉文经史,儒学广泛发展和兴盛起来。金代的科学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医学名家辈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42.html

夏金元时期军事医学_【中医宝典】

...、西夏、金及蒙古诸族,都长于骑射,实行部族全民皆兵的征兵制度,建国后也征用汉族及其它民族为兵,实行征兵制为基础的世兵制,父死子继,世代为兵,称为军户。 一、正骨金镞科的独立 宋代医学中与军事医学有关者,为“疮肿兼伤折”、“金疮兼书禁”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02.html

共找到286,8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