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堪印疗骨伤当辨位与辨证结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编者按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法则,对中医骨伤科也不例外。李堪印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辨位施法理论,他认为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必须深入到辨位,才能抓住骨伤科疾病的实质。辨位施法是对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补充,在诊断和治疗上既...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361.html

浅谈如何与病人沟通的技巧_【中医宝典】

...温暖。比如,病人入院时我们面带微笑迎上前去热情主动地将病人送入病房,一迎一送表现出热情。然后对病人说您的床位在这里。放好东西,随我来测体重。我再给您介绍环境。而另外一种是面无表情机械地指指病床就是这张床!东西放好,跟我来过称!试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291.html

中医是怎样对感冒进行辨证施治的?_【中医宝典】

...通过、闻、问、切四诊搜集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而得出的综合性结论,是疾病本质的反映。辨证的过程,就是综合思维的过程,即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行分析、鉴别,最后确定,这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因为中医治疗的中心是围绕来进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819.html

周仲瑛_中医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内容--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三)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辨证的概念及重要性辨证就是辨别、识别证候。中医相当于西医的诊断,它是中医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把握疾病某阶段本质的一种概念。换言之,就是为了达到明确诊断而进行的思维──在全面而有重点地搜集病史、症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3.html

【诊余漫谈】中医治疗乙肝应辨证用药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以微观辨治确立治法方药,则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临床具体应用时,仍要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在辨证选用主方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例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五味子、枸杞、垂盆草、胆草、虎杖等药物均具有降酶作用,然而临床使用有效不效者,关键在于从辨证角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78.html

临患务须辨证,施治贵在变通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是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如果说到自身临床的感悟,那就是临患务须辨证,施治贵在变通。 一、临患认真辨证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辨证施治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特点之一,而临床如何辨证?怎样把辨证和施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87.html

陆德铭_论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关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论述。一、 临床诊治,首先辨病;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病。所谓辩病,早在清代徐灵胎的《兰台轨范.序》中即有十分精彩的描述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9-7.html

恰当进食技巧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云饮必小咽,表达了进食宜缓的思想。中医反对暴饮暴食,尤其是渴极而大饮,饿极而饱食。晋朝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明朝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都反应了这种观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306.html

辨证此病非彼病混淆可不行_【中医宝典】

...男女皆宜和延年益寿的常用办法,但盲目地补肾并不可取,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中医说的肾虚只是人体内脏功能失调的概念,而不是指人体解剖上的肾脏了病变。因此,肾虚并不等于肾脏器质性的疾病。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22.html

中医常见症状_中医文化中医八卦_【中医宝典】

...有人说某某中医很神,光号脉就知道哪儿毛病,这其实非常不科学。中医从来要求四诊(、闻、问、切)合参,号脉只是其中之一。过去的中医没有检查设施,要求四诊就是想全面地搜集病人的各种信息,便于正确诊断,缺乏任何一项都可能误诊。正规的中医都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04.html

共找到808,9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