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衡”论膏方_膏药常识_【中医宝典】

...,有助于抓住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 三辨证:辨证论治中医精华。体质病、辨证基础,辨证紧密联系环节,辨证决定选方用药关键。把这种辨证方法称为体质、病、辨证“三位一体”辨证模式。以其重视体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gaoyao/a13013.html

中医应能十人一方_【中医宝典】

...病机意义上“证”,如阳虚证、肾虚证等,而后者侧重于具体方剂所对应方证”,如胡希恕感慨“方证六经八纲辨证继续,亦即辨证尖端”;现代也有学者指出,辨证论治一种最基本临床方法,而方症(证)论治则一种高级、特殊辨证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555.html

中医辨证与西医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之所以祖国医学一个特点,是因为它既不同于一般“对症治疗”,也不同于现代医学病治疗”。中医辨证治疗认为一个病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 不同,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方症不能代替方证——与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剂》,以病机统法立方,方与证具有确定性病机对应关系。相同临床症状群,不同医生得的证候病机会有所差异,但这样差异医生辨证论治水平不同结果,与方证病机对应理论规范没有关系。临床诊断和治疗因医生而不同,西医和中医都十分常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932.html

陆德铭_二、识病关键,病与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陆师强调临床诊治首先识病,把病与辨证结合,成为其临床思维特色。1.辨证论治中医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病。病就是辨识具体疾病。清代《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 能识病名而后其病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其生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3-2.html

李堪印:疗骨伤当位与辨证结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辨证决定治疗前提和依据,论治治疗疾病手段和方法。 中医骨伤科疾病同内科疾病不同,病变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病位往往不同,因为不论骨折、脱位、筋伤等伤科疾病,临床症状类似,但从病损位置、病变深浅看,却是各式各样。因此,如果不位,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361.html

冯世纶教授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马家驹 李晓丽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冯世纶教授为当代经方大家,中日友好医院知名中医专家。冯世纶教授临床采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临床强调先六经,再方证。其认为虽然皮肤病在皮表,但绝不可因皮肤病在体表而认为其病位在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064.html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伤寒论》第148条即为前条做注解,主要在说明“阳微结”。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由小柴胡汤方证发展而来说明,人们先认识到半表半里阳证,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这一认识,众多经方家经过不断临床应用和探讨方证体悟到。 ●由应用、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13.html

经方用药应以知为度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一些慢性病,需要长期调理,则采取丸药治疗,取丸者缓也,此时给予大剂量汤剂治疗,反而不合适。 总之,经方采用六经方证辨证观,临床重视方证方证辨证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临床疗效。同时不可盲目追求大剂量,需要牢记“方证辨证论治尖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802.html

经方治喘效快捷 方证辨识关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又见口苦口干多饮之热象,且最有特征性症状目涨显著,这与越婢加半夏汤方证所述“目如脱状”有吻合之处,遂以越婢加半夏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治之,收桴鼓之效。第二次发作时再服前方不效,六经辨证同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但具体方证发生了变化。患者除...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480.html

共找到941,0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