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核磁共振,是近十年来开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高强的外加磁场和附加脉冲磁场,改变体内原子核运动的方向,再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产生磁共振现象,在停止射频脉冲发射后,被激发的原子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并将吸收...
...随着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25日正式挂牌,我国科学家正在脑成像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平台。 通过以功能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脑成像方法,人类第一次可以直接“看到”大脑的认知活动,认知科学有了研究大脑...
...美国纽约Sloan-Kettering纪念医院的Wang等报告,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磁共振波谱(MRS)联合成像,对前列腺癌是否会向器官外侵袭的预测准确性可以提高。[Radiology 2006, 238(2): 597] ...
...美国学者Snowberger等的一项研究显示,磁共振成像(MRI)检出肝细胞癌(HCC)的敏感性最强,并可确定HCC体积,甲胎蛋白(AFP)用于筛查HCC尚不够敏感,但AFP对肝病预后具有预测意义。[Aliment Pharmacol ...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准确分期紧密相关。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摄影(PET-CT)虽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但比较耗时,且花费巨大。意大利学者斯奎拉奇等经研究认为,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结直肠癌分期评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刘涛等研究发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锥体束病变,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人员根据世界神经病学联盟ALS诊断标准(1998),纳入了2005年4 ~12月间该院...
...活检后2天内接受MR弹性成像和APRI检查。根据患者的肝活检病理表现进行肝纤维化METAVIR评分,并根据评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F0级为无纤维化病变,F4级为存在肝硬化病变),比较不同分级之间患者的MR弹性成像和APRI检查结果的受试者...
...的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能发现变薄或破裂的纤维帽。基于这一点,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袁春(音译)及其同事着手研究了那些近期发作过中风或tia的病人mri所示的纤维帽是否变薄或破裂。 研究人员对53位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病人进行了mri,他们的...
...由此产生了3个新的血管成像技术——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超声血管成像(VU)。这三种成像技术各有其独到之处,它们使放射科医生能更成功地对血管疾病作出诊断;而目前有创技术则多半用于治疗。 新技术对患者更“友好” 在...
...如前所述根据患儿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呼气峰流速(PEF)的结果将哮喘分为四级。应该知道病儿处于任何一种严重程度,即使是间歇性哮喘(一级),都会因各种原因,比如感染、接触花粉,用药不规范,中止治疗等而发生严重的哮喘发作。发作常常是在家中出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