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计: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典】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
...第六计: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典】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
...“趁火打劫”,是乘敌人遭遇天灾、内乱,或内扰外患交加的困境之际,给以打击,从而捞取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好处,但是这种招法,玩不好就会惹火上身,以致自焚。 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遭遇天灾或内乱之火,而它的整体力量又没有在火中烧光,来自...
...第三计: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
...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
...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有的称为兵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第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中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
...第四计 以逸待劳: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
...其首。诸将问其故,澡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按语提到《孙子·火攻篇》,认为孙子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
...。正如《百诫奇略·利战》中所说:“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击之,其军可败。法曰‘利而诱之’。”庞涓就是因为骄矜自用,才中了孙膑减灶撤军之计,死于马陵道的。 抛砖引玉,出自《传灯录》。相传唐代诗人常建,听说...
...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战计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