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萧抡谓的《读书有所见作》类型:人生原文如下: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 出版《魏氏失治案记实录》——真正将自己“失手”病例公之于世者,当属浙江名医魏长春。魏长春(1898~1987年)在1936年就曾将自己失治案例52则整理成帙,并请同道沈仲圭等人加上按语拟予出版,书名为《魏氏失治案记实录》。各案“或记诊断...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读中医书,通常要讲究次序。通过分析《名老中医之路》医家的读书经验,可知学习中医读书的入径主要有二,一是由浅入深,一是由深而浅。 由浅入深,即从流溯源,就是先读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然后再读经典...
...本各有所长,衢本以内容丰富见称,袁本则附有赵希弁《读书附志》。清人王先谦将衢、袁二本合校刊行,以衢本为底本,校袁本于衢本之上,附《读书附志》于后,仍为20卷。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校证标点本。 晁公武一生博学,他不仅在目录学方面...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名老中医之路》记载了许多读书原则与方法,“宁涩勿滑”便是其中之一。所谓宁涩勿滑,就是强调读书宜用心精读,在细节上下功夫。尤其是经典著作,不仅要读熟、背熟,还应该细研字词,弄清含义。 岳...
...刻4卷本而以南宋淳祐袁州刊本为祖。两本各有所长,衢本以内容丰富见称,袁本则附有赵希弁《读书附志》。清人王先谦将衢、袁二本合校刊行,以衢本为底本,校袁本于衢本之上,附《读书附志》于后,仍为20卷。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校证标点本。...
...朱熹在回答门人吴伯英问如何读书时再简单不过:“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朱子读书法》中朱熹谓“教人读书必须成诵”,此是“道学第一义”。又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由此可知,...
...中医院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这里的阴阳二字,即为内外,也即内伤与外感。 我们可以想象,东垣老人在提笔著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内伤和外感,他要告诉后人,临证首先要分清内伤和外感。为什么要分清...
...1936年初在上海成立。初名读书生活出版社。前身为李公朴任主编的《读书生活》杂志社。抗日战争爆发后,总社先后迁往武汉、重庆。曾出版马克思《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48年10月与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合并为生活·读书·...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同本义 [look down from above] 临,监临也。从卧,品声。——《说文》。按,隐几视下之称。》 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