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三焦辨证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依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在《伤寒论》六经辨证及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 上焦...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8.html

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外感温热病辨证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并在《伤寒论》六经分和叶天士卫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14.html

科学家研究木桶理论谈养生_【中医宝典】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衰老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了。医学上一般把衰老分为两:即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生命发展规律来看,衰老是必然的,生命总要死亡,而衰老是死亡的前奏。生理性衰老导致的死亡属于生理性死亡,即“老死的”。由疾病导致的衰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804.html

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散乱、比较粗糙的伤寒理论及治疗经验,形成比较规范、比较完整,包括理、法、方、药相统一的辨证施治体系的伤寒学说。伤寒的病因病机、发展转化规律候诊断、治法方药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由于《伤寒杂病论》由晋·王叔和编次,宋·林亿等校订之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1.htm

寒温沟通论膜原(下)——辩证的统一_【中医宝典】

...衍变的源流脉络,不难发现:膜原证与伤寒、杂病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点和相通的诊治原则。笔者以为,温病之邪发膜原,与伤寒之少阳病证、杂病之疟痞伏疾,乃共同交汇于三焦病变的证之中,我们膜原与少阳、三焦的实际关系中,可以找到它们寒温统一的膜原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2.html

半夏泻心汤及其方配伍规律研究_【中医宝典】

...。 小 结 基于“OD-DM-KD”模式的复方及其方配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以临床疗效确切、作用目标明确(病、具体),能够体现复方“君、臣、佐、使”配伍规律的方剂为模板,选择病理基础清楚、型规范而具体的“病”为对象,方证关联角度,进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53.html

周仲瑛_中医辨证的思维方法与内容--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技巧(三)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关键……然三者之中,识尤为紧要。”时至现代,一般而言,要想应用中医药手段取得理想的疗效,仍必须有科学的、合乎逻辑的辨证分析,首先确立正确的证候结论。辨证的主要思维方法辨证的思维方法主要是应用中医基本理论对四诊素材进行分析筛选、分类排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3.html

三焦的实质及其临床意义_【中医宝典】

...有形论又有“三焦网膜说”、“三焦淋巴说”、“三焦脊神经说”、“三焦消化系说”、“三焦胸膜说”以及“三焦部位说”等;“三焦”无形论主要是“气化三焦说”。下面临床角度对三焦的实质进行探讨,以求正于同道。 1 六腑之一的三焦 作为六腑之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28.html

用生理学方法研究中医的“”_【中医宝典】

...不是用西医理论标定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现传统中医学所论述的人类生命现象和规律。 中医学的证是对人体所处状态的认识。中医学把健康和疾病都看成正邪相争的过程,都是正邪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是对人体状态的调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38.html

三焦辩证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外感温热病辨证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的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及二阴属下焦,并在《伤寒论》六经分和叶天士卫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4-7.html

共找到348,7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