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呼吸察其至数之疏数,此滑、涩之脉,则以往来密察其形状也。数为热,迟为寒,滑为血多气少,涩为气多血少。所谓提纲不出乎六字者,盖以其足以统夫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湿燥、脏腑气血也。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里,诊为湿、为实...
...明代医家。业儒,兼研医籍,于滑寿《诊家枢要》颇有研究,并临证和读书中所见辄加摘录,补滑氏之缺,撰《诊家补遗》,已佚。...
...因此没有一个同样通俗易懂的、正确的脉学著作代替它,想要阻止《脉诀》的流传是不可能的。在此期间虽然还有唐代杜光庭的《玉函经》、宋代崔嘉彦的《四言脉诀》、刘元宾的《脉诀机要》、施发的《察病借南》、元代滑寿的《诊家枢要》等脉学著作,但是这些脉学著作...
...指中央政权中机要部门或官职 central administrative unit 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中心,核心 centre 国语辞典 關鍵。 荀子.正名:「然則所為有名,與所緣以同異,與制名之樞要,不可不察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
...足以统夫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脏腑血气也.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里.诊为湿为实.迟为在藏.为寒为冷.数为在府.为热为燥.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也.人一身之变.不越乎此.能于是六脉之中以求之.则疚病之在人者.莫能逃焉(内经以滑为血...
...精矣,当必有排众说而独是之者,一时知不知亡论也。先生没诸版刻,渐次流散,余悉为购得之。而先生从子师颜,复手《外科枢要》一编示余,盖不独补诸刻之所未备而立,凡举要深,足为疡家指南,因属雠订并刻之。余固亲见先生者,方愧不能为先生之桓谭,而师颜之...
...《诊家枢要》提出:“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 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果某一部脉出现了异常的变化,则标志着该部所主的脏腑经脉发生了病变,注意体察这种异常变化,也是诊脉时,切实可用的方法。 唯独独有二:其一,一部之脉异于其余各部,如《诊家枢要》所云:“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迟偏疾,左右...
...基本相同。 幼儿期(由一周岁开始至七周岁):这是小儿继续生长发育的时期,各种生理功能.日趋成熟,一旦患病,元·滑伯仁《诊家枢要》主张:“小儿三岁以下,看虎口三关纹色。”不言而喻,则三岁以上当从切脉。然明人李仲梓《诊家正眼》认为:“五岁以上,以一指...
...天下之事.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言简而尽.事核而当.斯为至矣.百家者流.莫大于医.医莫先于脉.浮沉之不同.迟数之反类.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抑亦以对待而为名象焉.有名象而有统会矣.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凿凿也.求脉之明.为脉之晦.或者曰.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