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力量不大,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为第一部舌专著金镜录和第一部专著脉经两者相比,其学术成就相差太大,金镜录还不足以构成对脉经的冲击力量,这主要与两书作者的学术水平所决定的。脉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诸杂病生死候歌_诀刊误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为渴之凶.水气浮大得延生.沉细应当是死别.水病之不一.亦不一.三因方曰.沉伏相搏名曰水.盖沉者乃水之病.但风水皮水脉浮.石水脉沉.黄汗沉迟.当参病原病证为断.况水病.肌肉为水所胀.元多沉.若出必死.相反也.今曰浮大延生.更宜...

http://qihuangzhishu.com/943/42.htm

四时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趋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实以坚,谓之益甚;四时,谓之不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勿趣以时。此之四,趣之为难,可明告病人,宜以变常设于疗法,不得依常趣之以时也。平按:“谓之不治”素问作“为不可治”,无“...

http://qihuangzhishu.com/106/64.htm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古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4.html

发展的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程度是无容置疑的,在诊断上尚看不出明显的结合关系。 张仲景之后,舌的发展仍然是缓慢的,而学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是脉经的出现,将学推向了空前的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学在诊断上的地位。脉经的作者王叔和是西晋人,曾做过太医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四时法赞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经成书于西晋,辑录了许多学著述,集汉以前学之大成。四时法赞就是其中的两篇,虽其著者已不可考,但能留传至今,则成为早期学的珍贵文献。 四时 该篇收录在脉经·卷一之中,与内经难经及王叔和自己的撰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9.html

相反歌_诀刊误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健人脉病号行尸.病患健〔亦如之〕(审言之.)短长肥瘦并如此.〔细心候有依稀〕(病相违亦若斯.)内经曰.形气有余.气不足.死.气有余.形气不足.生.仲景曰.病患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则死.人病不病.名曰内虚....

http://qihuangzhishu.com/943/37.htm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古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qihuangzhishu.com/631/32.htm

四时相反_备急千金要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肾先至,是谓肾反心。期六月,忌戊己。此中不论肺金之气,疏略未谕,指南又推五行,亦颇颠倒,待求别录上。凡疗病,察其形貌、神气、色泽、之盛衰,病之新故,乃可治之。 形气相得,色泽以浮,四时,此为易治。 形气相失,色夭不泽,实坚甚,...

http://qihuangzhishu.com/221/1746.htm

中医师必须擅长——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要精微论三部九候论玉机真等六篇章,难经者四分之一多,确立寸口法,并为后世所宗。医圣张仲景更是将置于首要位置,每卷皆名‘辨某某病并治’……,第一部学专著脉经提出辨治病、兼施的临方法,使易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共找到487,1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