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分治论 虚实分治论 附∶病机赋 卷之二\证治提纲 得病有因 治病当先救急 治病如操舟 用药中病不必尽剂 经常用药自有奇功 论肝脾生病 病人尺脉洪大 水气、肾气、血气、风毒擒纵治法 治痢要诀 简径治痢 姜茶治痢法 噤口痢 疟痢用常山、罂粟壳...
...(附痢后风脱肛)痢疾古名滞下。以气滞成积。积成痢。治法当以顺气为先。须当开胃。故谓无饱死痢病也。痢疾不问赤白而知为冷热之证。若手足和暖。则为阳。先用粟壳饮。调五苓散。进感应丸若觉手足厥冷则为阴。当用暖剂。须常识此。凡痢初发。不问赤白。...
...下痢脓血,更加发热而渴,心腹痞满,呕而不食,此疫痢兼证,最为危急。夫疫者胃家事也,盖疫邪传胃十常八九,既传入胃,必从下解,疫邪不能自出,必藉大肠之气传送而下,而疫方愈。夫痢者,大肠内事也,大肠既病,失其传送之职,故正粪不行,纯乎下痢脓血...
...按痢证一条,舒驰远先生为四纲,曰秋燥,曰时毒,曰滑脱,曰虚寒,甚为恰切。予谓此四法中,燥证十居其八,时毒十居二三,滑脱与虚寒十居四五。但辩察之间,不可无法。燥证这痢,里急后重,日虽数十次,精神不衰,喜饮清凉。法宜清润,始甘桔二冬汤是也。时...
...前言风痢,是论春时伏气,至夏而发,其余之痢则不然。今先以寒痢论之,其病虽发于夏秋之交,其实受寒较受暑为多。景岳云∶炎热者,天之常令,当热不热,必反为灾。因热贪凉,人之常事,过食生冷,所以致痢,每见人之慎疾者,虽经盛暑,不犯寒凉,终无泻痢之...
...不降治法 67.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 68.论痢证治法 69.论肠结治法 70.论结胸治法 71.论霍乱治法 72.论肝病治法 73.论黄胆有内伤外感及内伤外感之兼证并详治法 74.论水臌气臌治法 75.论血臌治法 76.论肾弱不能作强治法...
...(附痢后风脱肛)痢疾古名滞下。以气滞成积。积成痢。治法当以顺气为先。须当开胃。故谓无饱死痢病也。痢疾不问赤白而知为冷热之证。若手足和暖。则为阳。先用粟壳饮。调五苓散。进感应丸若觉手足厥冷则为阴。当用暖剂。须常识此。凡痢初发。不问赤白。...
...小儿少阳之体,不堪暑热,恒喜食凉饮冷以解暑,饮食失宜,遂多泄泻,泻多亡阴,益至燥渴多饮,而阴分虚损者,其小溲恒不利,所饮之水亦遂尽归大肠,因之泄泻愈甚,此小儿暑天水泻所以难治也。而所拟之方,若能与证吻合,则治之亦非难事。方用生怀山药一两,...
...迟。西人但谓脑中血少,不能荣养脑筋,以致脑失其司知觉、司运动之机能。然此证但用补血之品,必不能愈。《内经》则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此二语实能发明脑贫血之原因,并已发明脑贫血之治法。盖血生于心,上输于脑(心有四血脉管通脑)。然血不能自输...
...阴虚火旺,故心烦,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质干红或干绛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血亏耗之征。 【治法】 养阴清热,和血止痢。 【主方】 驻车丸加减。 【处方举例】 黄连5g,阿胶(烊化)1Og,当归lOg,炮姜3g,白芍1Og,甘草6g。(以5岁为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