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辨证论治的灵活性——《金匮要略》中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素问·病能》又指出:“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595.html

鼻炎同治各异_【中医宝典】

...作为医生,笔者在门诊工作中经常遇到鼻炎患者要求开治疗鼻炎的药物,但许多患者知道,鼻炎大体分为5种,不同类型的鼻炎临床表现一样,治疗方法也不同。 ◆急性鼻炎 为鼻腔黏膜的急性炎症,主要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起病时鼻内先干燥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215.html

异病同治_治则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在一般情况下,异病异证是要用同治的。但也几种不同的疾病,具有同一性质的“证”,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例如虚寒泄泻,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是不同的病证,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的,就都可以用补中益气的方药治疗。参阅“补气”、“升提中气”条。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bingtongzhi-2675.html

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同治各异_《温热逢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冬时伏邪,郁伏至春夏,阳气内动,化热外达,此伏气所发之温病也。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难经云伤寒五,温病,热病。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恶寒者为温病。凡此皆指伏邪所发...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fengyuan/813-6-2.html

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源同治各异_《温病正宗》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冬时伏邪,郁伏至春夏,阳气内动,化热外达,此伏气所发之温病也。《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难经》云∶伤寒五,温病,热病。《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恶寒者,为温病。...

http://qihuangzhishu.com/723/49.htm

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同治各异_《温热逢源》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冬时伏邪,郁伏至春夏,阳气内动,化热外达,此伏气所发之温病也。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难经云伤寒五,温病,热病。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恶寒者为温病。凡此皆指伏邪所发...

http://qihuangzhishu.com/813/15.htm

《温热逢源》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 辨正张石顽伤寒绪论温热各条 辨正吴又可温疫各条 卷下 温病与伤寒病情同治各异 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同治各异 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 温病初发脉象舌苔本无一定 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 伏温由少阴外达三阳证治 伏温热结胃腑证治 ...

http://qihuangzhishu.com/813/index.htm

《温病正宗》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十一、辨景岳混瘟温为伤寒之误 十二、温热四时皆 十三、伏气春温 十四、春温二 十五、温热提要 十六、温暑提纲 十七、温热与风寒各异 十八、温热症辨似要义 十九、温热五种辨 二十、温热外感伏邪 二十一、温病与伤寒病情同治...

http://qihuangzhishu.com/723/index.htm

你知道中医治之清热吗_【中医宝典】

...实结者均可用之。 临床应用时,根据热邪所犯脏腑不同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清法又具体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养阴及清解脏腑诸热的同治。 清热泻火适用于热在气分,属于实热的证候;清热解毒适用于时疫温病,热毒疮疡诸病;清热凉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80.html

圣人止无第四_《质疑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张戴人论病非人身素有之物,或自外入,或自内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身,速攻之可也。立汗、吐、下三以攻邪,邪去则元气自复。故曰圣人止,无第四。其颇卓。故丹溪初阅子和书,惟务攻击,亦谓医之法尽是。后读《内经》云∶虚者,精气虚。实者,...

http://qihuangzhishu.com/274/41.htm

共找到541,9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