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在线阅读

...一、伤寒论的内容 伤寒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伤寒杂中论述伤寒病证的部分。伤寒杂原16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该书至魏晋时已有散失,经王叔和收集整理始得存世,后在流传过程中析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北宋时期,政府...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64.html

伤寒论在线阅读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 辩脉...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hanlun.html

伤寒论在线阅读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 辩脉...

http://www.wenxue360.com/guji/shanghanlun.html

伤寒杂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以前原貌,已不可确知。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著。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02.htm

表里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同时有胸满不舒、腹痛腹泻等里证。指表里出现一类性质的气相同),如“表里俱寒”、“表里俱热”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14.htm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龚自珍梅馆记 如:既成(已经完成);位(已就其位);醉以酒,饱以德(宾客称主人优厚待客的客气话) 不久;随即 [soon] 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欲置公子职。——韩非子·内储说下 昔李斯与 包丘子俱事 荀卿,既而 李斯入 秦。...

http://hanwen360.com/x/65E2.html

表里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同时有胸满不舒、腹痛腹泻等里证。指表里出现一类性质的气相同),如“表里俱寒”、“表里俱热”等。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biaolitongbing-11.html

伤寒论论_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仲景伤寒论,编次者不下数十家,因致聚讼纷纭。此皆不知仲景作书之旨故也。观伤寒叙所述,乃为庸医误治而设。所以正治之法,一经不过三四条,余皆救误之法,故其文亦变动不居。伤寒论者,知此书皆设想悬拟之书,则无往不得其义矣。今人必改叔...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8-2.html

学中医首重记诵——朱子读书法有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朱熹在回答门人吴伯英问如何读书时再简单不过:“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朱子读书法中朱熹谓“教人读书必须成诵”,此是“道学第一义”。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由此可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411.html

从多角度诠释经典——伤寒论第279条的学习思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黄汤确实也常用于没有发热、恶寒的里证。 但是,单用太阴似乎不能顺理成章地对本条作出圆满解释,因此,刘渡舟先生很巧妙地从肝脾不和、气血不和角度入手作解。伤寒论诠解:“若属太阴虚寒,寒湿内阻,升降失常的症候,则应见吐利。而今不见吐利,只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815.html

共找到589,0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