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肝、胆(温补凉泻。辛补酸泻。)心、小肠(热补寒泻。咸补甘泻。)肺、大肠(凉补温泻。酸补辛泻。)肾、膀胱(寒补热泻。苦补咸泻。)脾、胃(温热补,寒凉泻,各从其宜。甘补苦泻。)三焦、命门(同心。)张元素曰︰五脏更相平也。一...
...目录 《中国医学大辞典》琥珀分清泄浊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国医学大辞典》:琥珀分清泄浊丸【别名】琥珀分清丸【处方】琥珀1两,锦纹大黄10两。【制法】上为细末,用鸡蛋清24个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肝经湿热毒火...
...法必须审察经气的盛衰和顺逆。《难经·七十二难》说:“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营卫气血得流行活动有浅有深,有盛有衰,经脉得走向则有顺有逆。这样按照各经气血得浅深部位、盛衰时间、顺逆走向而分别补泻方法得...
...捣臼、龙虎交战 进气、留气与抽添法 难经针法 强调双手行针 补泻分清营卫 论述迎随与调气 针法结合腧穴特性 针法合于四时 内经针法 针刺补泻的原则 施行补泻的依据 《官针》篇论刺法 针刺的得气与补泻 得气和候气 针刺补泻法 ...
...捣臼、龙虎交战 进气、留气与抽添法 难经针法 强调双手行针 补泻分清营卫 论述迎随与调气 针法结合腧穴特性 针法合于四时 内经针法 针刺补泻的原则 施行补泻的依据 《官针》篇论刺法 针刺的得气与补泻 得气和候气 针刺补泻法 ...
...方法,补虚要用顺其经气的方法。这样,应用补泻法必须审察经气的盛衰和顺逆。《难经·七十二难》说:“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营卫气血得流行活动有浅有深,有盛有衰,经脉得走向则有顺有逆。这样按照各经气血得...
...目录 《景岳全书》小分清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景岳全书》:小分清饮【处方】茯苓6~9克 泽泻6~9克 薏仁6克 猪苓6~9克 枳壳3克 厚朴3克【功能主治】治小便不利,湿滞肿胀,不能受补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30毫升,煮取...
...目录 《中国药典》分清五淋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分清五淋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中国药典》:分清五淋丸【处方】关木通80g 车前子(盐炒)40g 黄芩80g 茯苓40g 猪苓40g 黄柏40g 大黄120g {扁}蓄40g ...
...中指出“凡是实证、热证及阳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实际上,灸法仅属温补的观点确实值得进一步商榷。如果机械地认为针法属泻,灸法属补,就会无形中否定了针和灸法补泻的实际意义。灸和针是两种各不相同的治疗方法,由于针和灸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
...目录 《景岳全书》大分清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景岳全书》:大分清饮【处方】茯苓 泽泻 木通各6克 猪苓 栀子(或倍之)枳壳 车前子各3克【功能主治】主积热闭结,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极痛;或湿热下痢,黄疸溺血,邪热蓄血,腹痛淋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