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中期少数民族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时期传入蒙古地区,医学理论是综合本民族朴素医学思想、部分汉族中医理论和部分古印度医学理论体系而成,它已具有本民族自己特点。这从十八世纪医学家伊希巴拉所著《四部甘露》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它有机地结合几种理论,提出了“六基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8.html

清代少数民族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也在这一时期传入蒙古地区,医学理论是综合本民族朴素医学思想、部分汉族中医理论和部分古印度医学理论体系而成,它已具有本民族自己特点。这从十八世纪医学家伊希巴拉所著《四部甘露》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它有机地结合几种理论,提出了“六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7.html

清代少数民族医学_【中医宝典】

...也在这一时期传入蒙古地区,医学理论是综合本民族朴素医学思想、部分汉族中医理论和部分古印度医学理论体系而成,它已具有本民族自己特点。这从十八世纪医学家伊希巴拉所著《四部甘露》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它有机地结合几种理论,提出了“六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26.html

蒙医正脑术—震荡疗法_【中医宝典】

...著作里。18世纪伊希巴拉《四部甘露》,以“蒙医正脑术”为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治疗脑震荡方法。 《诊治百病古代方经》蒙文手抄本载:“小童脑震荡,挖地坑,将患童倒悬其中,拍打脚心三遍”。更有趣是,“骆驼脑震荡”,“包其头用木榔头拍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79.html

蒙医形成与发展_【中医宝典】

...经验近代医药学术体系。如元代医学家沙图穆苏用汉文撰写了《瑞竹堂经验方》15卷,其中治疗风寒湿痹方剂较多,所载方剂几百首,其中有些方剂实用而有效,至今仍被采用。14世纪,蒙古族翻译家沙拉布僧格,将古代印度佛学巨著《金光明最胜王经》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93.html

医药:马背上诞生民族医药奇葩_【中医宝典】

...奇特疗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点,是蒙医一大治疗特色。汉代文献中记载,有一次苏武受了伤,匈奴医生掘了一坑,加上热灰,将昏厥苏武放在热灰上,蹈其背而使其脱险;18世纪伊希巴拉《四部甘露》,以“蒙医震脑术”为题,比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042.html

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末清初医学家。蒙古族,墨尔根氏。天命(1616-1626年)间率先归附。善医伤,时白旗先锋鄂硕与敌战,中矢垂毙,绰济为其拔镞,傅良药,伤愈。都统武拜身被三十余矢,昏绝,令剖白驼腹,置武拜其中,遂苏。有患臂屈不伸者,令先以热镬熏蒸,后...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43.htm

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戴思恭_【中医宝典】

...左右手脉都虚浮无力,不是真热,张子和说过‘当解表而勿攻里’,此证与之相似,须用发汗方法。”便用附子、金匮钩玄》三卷。 戴氏医学见解,主要是阐发其师朱丹溪主张,他在丹溪学术思想指导下,往往能透过师承而加以发挥。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戴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69.html

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应注意问题_【中医宝典】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中最重要课题之一,在研究中,我们应该用科学思维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用科学、便捷方法保证课题进展,特别是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18.html

湖北举行李今庸学术思想研讨会_【中医宝典】

...本报讯  湖北中医学院日前举行李今庸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庆祝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李今庸80华诞暨从医67周年、执教48周年。 李今庸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名老中医,从医执教数十年,学术活动遍及全国各地,桃李满天下。他喜读书,知识渊博,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708.html

共找到872,6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