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京城四大名医_【中医宝典】

...北京是一座古城,元朝以后医学得到较快发展,名医辈出。晚清至民国,北京曾出现被群众称誉的“四大名医”。 萧龙友(公元1864-1962年)为前清拔贡。精通文史,以文为医,医文并茂;善读书,多批校。曾与孔伯华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培育国医人才。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151.html

中医学校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 1931年改名为上海中医学院。 1918年包识生等创立神州医药专门学校。 1924年卢乃潼在广州创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l927年恽铁樵在成都建立四川国医学校。 1930年陆渊雷、章次公在上海开办中国医学院。 1930年由萧龙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83.html

中医药大事记49-55年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杂志》更名为《中华医史杂志》(季刊)。 5月 卫生部医政司的中医科改为中医处。 7月 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中医委员会。 11月 中华医学会成立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傅连璋任主任委员,名老中医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等任副主任委员。 ...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5.html

中医药大事记49-55年_【中医宝典】

...杂志》更名为《中华医史杂志》(季刊)。 5月 卫生部医政司的中医科改为中医处。 7月 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中医委员会。 11月 中华医学会成立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傅连璋任主任委员,名老中医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等任副主任委员。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63.html

萧龙友(1870-1962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现代医家。北京人。幼读经史,为清时拔贡。后学医有成,擅长治疗虚劳杂病,论治主张四诊合参。推崇《伤寒论》,重视七情内伤致病,医药并重。建国前与孔伯华在北平创办北京国医学院,以弘扬中医,培养中医人材。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齐名。人称北京“...

http://qihuangzhishu.com/195/679.htm

中医药展现的画卷 历史 文学 艺术_【中医宝典】

...在书法艺术宝库中屡见不鲜,著名的如王献之《鸭头丸帖》、张旭《肚痛帖》、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苏东坡《覆盆子帖》、黄庭坚《方药墨迹》、傅山《三垣兄方》等,都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近代擅长书法的名医有范文甫、谢利桓、丁甘仁、萧龙友、恽铁樵、王仲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118.html

中医院校简介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专门学技创办于1919年。第二年由当时校长诸葛超(字少卿)前往上海,恭请名医张山雷来校任教务主任。北平医药学校和华北国医学院1930年,北平中医界名宿共倡创办“北平医药学校”。1931年改名“北平国医学校”,萧龙友任院长,孔伯华、施今墨任...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78.htm

金匾高悬传美名——名医匾话_【中医宝典】

...一块尺许长、3寸多宽的小木牌,刻着“萧龙友医寓”5个小字,仅供求医者辨认住址而已。许多被治愈的社会名流赠送匾额,虽然书法、装饰优雅,但一块都不挂墙上。积多了还叫人刨平,用为制作家具的木料,其高风亮节足令世人景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38.html

金匾高悬传美名-—名医匾话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尺许长、3寸多宽的小木牌,刻着“萧龙友医寓”5个小字,仅供求医者辨认住址而已。许多被治愈的社会名流赠送匾额,虽然书法、装饰优雅,但一块都不挂墙上。积多了还叫人刨平,用为制作家具的木料,其高风亮节足令世人景仰。...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16.html

关于中医的三次论争_【中医宝典】

...争执多年的“中医西医孰优孰劣”问题,再付表决。所以,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事件一经传出,西医立刻成为众矢之的。原来,梁启超入院前,曾请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把脉,诊断说“不是急症”,不就是尿里有血吗,“任其流二三十年,亦无所不可”。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44.html

共找到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