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个铁脚道人在《霞外杂俎》这本书中有一处方,名叫“和气汤”用“药”即“忍”和“忘”二字。服用方法是将“忍”与“忘”两味和匀,用不语送下,可治一切客气、怒气、怨气、抑郁不平之气。他说:“此方先立以忍,可免一朝之岔也;继之以忘,可无终身之...
...辞典 鼻音收尾的韻母。如國語的ㄢ(an)、ㄣ(en)、ㄤ(ang)、ㄥ(eng)等。...
...尝遇微疫,医者误进白虎汤数剂,续得四肢厥逆,脉势转剧,更医谬指为阴证,投附子汤病愈。此非治病,实治药也,虽误认病原,药则偶中。医者之庸,病者之福也。盖病本不药自愈之证,因连进白虎寒凉 悍,抑遏胃气,以致四肢厥逆,疫邪强伏,故病增剧,今投温...
...屡易医家。医者见其不效,杂药乱投,病日深而元气日败,遂至不救,不知此病非一二寻常之方所能愈也。今之集方书者,如风痹大症之类,前录古方数首,后附以通治之方数首,如此而已。此等治法,岂有愈期?必当遍考此病之种类,与夫致病之根源,及变迁之情状,并...
...阴实大(关下也),两寸浮而紧或浮而洪,浮缓者易治,洪大而数或沉实者难治。脉若沉者病反在上,浮者病反在下,皆不治。此为切脉至而诊吉凶也。故曰阴阳配偶,方脉参详,此理通彻则药对症,何忧治而不愈哉?若执一死方以治诸症,非惟无益,反害于人。然导痰去...
...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之说自宋以前已有这。盖因医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能辨医之高下,故不服药;虽不能愈病,亦不至为药所杀。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退,内伤渐复,亦能自愈,故云中医。此过于小心之法也。而我以为病之在人,有不治自愈者,有不治...
...(形声。从艸,乐声。本义:治病的物品。药物;药材。一般是植物,故从艸) 同本义 [medicinal herbs;drug;medicament;remedy;medicine] 药,治病草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方即民间偏方、验方。古方与俗方在医疗效果上的区别,实际上即不同的医疗对象的区别。古典中医医法的一个要点,往往在人而不在病,明白了人,也就明白了病。看历代名医的医案,他们所以能够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其实不出“知人善药”四个字。 其实叶梦得的...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治疗痰饮病之大法,对此治疗原则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此也有些浅薄的认识,希望与同道共同学习探讨。 从痰饮病的形成角度来理解 清·邹澍曰:“饮...
...□ 吴立明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编者按 《伤寒杂病论》在其300余首方剂中用土鳖虫、水蛭、虻虫、蜣螂、蛴螬、蜘蛛、蜂窠、鼠妇、白鱼9味虫类药,散在于抵当汤、抵当丸、鳖甲煎丸、大黄 虫丸、下瘀血汤、蜘蛛散、土瓜根散等7个方剂中,主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