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_二、辨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先生在认识疾病上,有完整的思想体系,较早地提出“辨辨证相结合”的理论,认为整体观与动态观是辨辨证的源泉。对辨证论治中的学派之争,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处理。脏腑辨证与以方统,先生提出“合之则兼美”。既要为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angchunhua/539-3-2.html

灵活辨证脾胃的范本——越鞠丸_【中医宝典】

...越鞠丸是《脾胃论》中提到的第一个方子就是平胃散,并对其进行了丰富的加减。平胃散的组方对越鞠丸创制是有启发的,这两个方子构成了治疗脾胃六郁证的核心,发掘古意,弘扬光大,这是学术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药系讲师)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970.html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的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西医辨的理论关系。 1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反复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证、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陆德铭_二、识是关键,辨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陆师强调临床诊治首先识,把辨辨证结合,成为其临床思维特色。1.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辨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清代《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识之名, 能识病名而后其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3-2.html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_湿疹类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证,选方用药,不可拘泥...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1392.html

脏腑兼辨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可有生克乘侮的兼关系等。因此,辨证时应当注意辨析脏腑之间有无先后、主次、因果、生克等关系,这样才能明确其病理机制,作出恰当的辨证施治。 脏腑兼在临床上甚为多见,其证候也较为复杂。...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82.html

三焦辨证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三焦辨证是温热辨证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结合温热的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心肺病变属上焦;脾胃病变属中焦;肝肾病变属下焦。三焦所属各经的主要症状如下:上焦:手太阴肺经有发热恶寒,自汗头痛而咳等症。手厥阴心包经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59.htm

心与小肠辨证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和归纳,借以推究其机,判断位、性以及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这是中医临床辨证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与小肠辨证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08.html

刘瓦利辨辨证相结合治疗皮肤病_【中医宝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刘瓦利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采用辨辨证相结合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辨证是中医治病的先决条件,而西医诊断又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对于病人,既要重视辨别是什么病,又要分析其当前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证,善于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146.html

顾乃强_一、注重辨辨证的相关性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因此顾氏重视辨证分型,对“同异治”有深刻的研究,在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可以表现不同的主证,同时机体的个别特殊性,即气血阴阳差异,通过八纲辨证,可以分为各类分型。顾氏认为辨证可以揭示个体气血阴阳的特殊性,又可正确...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gunaiqiang/560-3-1.html

共找到163,4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