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法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诊法指诊病的方法。 【诊法】 诊病的方法。包括四诊和辨证两个环节,四诊是运用望、闻、间,切等方法搜集病情的客观指征,拂证是对这些指征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两者相互配合,作出正确的诊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107.html

六脉纲领_《叶选医衡》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灵枢》以缓急大小滑涩六脉而定病变,可谓总诸脉之纲领。《素问》则曰∶大小滑涩。《难经》曰∶浮沉长短滑涩。而仲景则曰∶弦紧浮沉滑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为诸脉作病。滑伯仁曰∶大抵纲领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六脉。所谓不出者,以其足统夫表里阴阳...

http://qihuangzhishu.com/768/12.htm

切诊之脉诊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脉诊 (一)脉象的形成原理与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象与心脏的活动密切相关。因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人血管,形成脉搏,而血液行于脉中,除心主血脉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由各脏腑协调配合才能正常。如肺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38.html

中医望舌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舌苔变化不相一致时,应结合全身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舌质与舌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观察依据之一,一般认为,舌质主要反应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等的变化情况;舌苔主要反应病证寒热的深浅,邪正的消长变化。舌质与舌苔的变化能够客观反映正气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82.html

第六章第四节诊断方法--重视目诊,多种诊法合参_【中医宝典】

...精华所在。人体脏腑之精上注于目,所以眼睛能包含一切、洞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眼睛长在"巧坞"上,直接受"巧坞"指挥,因此壮医在疾病诊断上,把目诊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目诊可以确诊疾病,可以推测顶后,可以判断死亡。人体内的脏腑气血,"三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24.html

望舌的临床意义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舌苔变化不相一致时,应结合全身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舌质与舌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观察依据之一,一般认为,舌质主要反应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等的变化情况;舌苔主要反应病证寒热的深浅,邪正的消长变化。舌质与舌苔的变化能够客观反映正气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43.html

何谓”四诊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长河,演变至今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区别于现代医学,囊括了中医学理论的精髓。 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7.html

脉诊要领之人迎气口诊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人迎气口诊法与《黄帝内经》的喉手相应诊法不同,此法源于《脉经·脉法赞》,其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日人迎,右日气口。”是以寸口脉的关前一分之处分别为人迎与气口。 人迎气口诊法与《黄帝内经》的喉手相应诊法不同,此法源于《脉经·脉法赞...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4.html

诊法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夫内经所贵色脉.而诊法又极详尽如此.盖以人病所属.虽存乎阴阳脏腑表里虚实之间.而致病之由.所病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7-4.html

六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指三阴三阳经脉。《素问·阴阳类论》:“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②六种脉象。《难经·四难》:“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③两手寸关尺三部脉的合称。见《脉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21.htm

共找到26,4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