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看经验_【中医宝典】

...一、读书 首先要说明,是初时学习,必须将书读熟,王叔和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0.html

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而不像那样“其体难辨”,“在胸易了,指下难明”。尤其是对初学医人,舌容易掌握多,相比之下,舌更容易普及和推广。 明末清初,是温病学派黄金时代,同时也是舌黄金时代,舌不但冲击了几千年所形成在诊断学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结合临床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舌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重要作用。辨证是在病基础上进行,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虫积、食积、痰饮等。 舌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6.html

学认识_【中医宝典】

...。也就是太史公所讲:“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后来仓公传黄帝扁鹊之书,学在世界医学中成为一门独特学问。仓公是起了承先启后作用。仓公在学上做了很多工夫,仓公说:淳于意齐王太后病,一看,便说是风瘅客于胞。因为他切脉发现太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43.html

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是随着二次舌发展高潮而来。第一次冲击是从《金镜录》出现开始,《金镜录》抛弃中医传统诊法,即,专以舌辨证。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心得一二_【中医宝典】

...一、总纲是阴阳 “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当归四逆汤证。结果我给出却是四逆散方加味。众皆不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73.html

在临床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之循也”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学在中医四中的地位,时珍有四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之末到否定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正确认识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陈清光 上海中医药大学费兆馥名师研究室 ●无论是神化,还是贬低,都是对误解。准确地据断症并非评价中医师水平标准,诊断水平高超不等同于医术高明。四合参,才是王道。 ●疗效是中医诊疗根本,如何提高临床中医师诊脉水平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75.html

杨则民论_【中医宝典】

...按:网上讨论帖子似乎很少。现在把近代名医杨则民论文字贴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讨论或争鸣——业中医者若对此无话可说是难以想象。杨文中有个别术语可能会引起误解,比如那时不分心房和心室,即通称为心房,故特别指出。又,《潜厂医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0.html

单手诊脉是最大误区_【中医宝典】

...读贵报1月17日第七版思健先生《误区》一文,深有感触,文章简短,文笔流畅,把当今某些误区揭露到位,入木三分。不过,“用脉搏均匀度,以分促脉、结脉、代脉或微、散”一节值得商榷。古籍载:数而有止为促,迟而有止为结,止不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58.html

共找到893,9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