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痛病在厥阴太阴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五)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本案,初诊辨证似也正确,但方证不合,则无效。转而二诊方证相合,取效明显。个中差别,需临证者勤学苦思,另加“慧然独悟”。 关于辨方证,胡希恕先生从临床角度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六经和八纲虽然是辨证的基础,并且于此基础上,亦确可制定施治的准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616.html

正本清源读《伤寒》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临床验证,故有一些学术观点欠妥,但丝毫不影响该书的重要性。冯世纶教授一直研究经方之学,不但临床应用经方,且给门人讲授经方,注重传承,其有感于经方临床的重要性,有感于诸多登堂不能入室的遗憾,结合现代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及其本人研究经方的成果,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27.html

经方之汗法是方法 不是目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马家驹 陈建国 陶有强 胡希恕经方传真研究会 经方的六经来源于八纲,在病位上分为表、里、半表半里。邪气在表,当汗而解之。 病位在表,可以分为太阳病表阳证、少阴病表阴证,“汗法”是治疗大法。但如何发汗、如何达到发汗却有显著不同。 汗法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781.html

经方治虚寒便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经方大师胡希恕和冯世纶教授对这两个条文有独到的见解:一是认为148条是解释147条。二是认为147条之“微结”,即是148条的“阳微结”,就是津液虚而致大便硬。三是认为148条中的“可与小柴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528.html

脾虚腹胀有良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宽衣解带。为巩固疗效,继续服完第三剂,告愈。 按: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认识深刻,认为其证是脾虚湿滞,总结指出“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郝万山教授当年曾用此方治疗脾虚腹胀,但因方中药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13.html

旋覆花汤方证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对本条的错简,千余年来无人破解,故后世注家一直认为葱白能用于阳欲绝而起“通阳”作用,而不是发汗。经方大师胡希恕在20世纪70年代认识到“白通加猪胆汁汤是通脉四逆汤之误”(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609.html

经方研究正走向深入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马家驹 陈建国 陶有强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经方”是具有独特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术体系,源于古代神农伊尹汤液学派,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有比较深刻而确切的时代内涵。经过长期的发展,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大,对经方的研究也正走向深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083.html

半表半里成熟于东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冯世纶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关于“半表半里”这一术语成熟的年代,不论是从考证文献看,还是从《伤寒论》的主要内容看,半表半里是八纲的病位概念,是由病位概念表、里衍生而来。“半表半里”最早出现于《伤寒论》而且成熟于《伤寒论》,时代应属东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64.html

从多角度诠释经典——对《伤寒论》第279条的学习思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可以认为:本条所治为太阳病而见里实热。胡希恕先生即持类似观点。《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他这个本来是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这个腹满是实满,不是虚满,这个痛也是实痛,也不是虚痛……如果实满实痛轻微者,用芍药就行,他表不解你得配合桂枝汤啊,所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815.html

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冯世纶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对于半表半里是谁先提出、最早见于何处?历来争议不断,多数人认为是成无己先提出,理由是《伤寒论》记载是“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而成无己才明确提出“半表半里”。即“半在里半在外”,和“半表半里”不是同一词义。但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34.html

共找到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