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知之明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哲人们有非常相似的观点。孔子有言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在老子看来,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圣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
...发生弊病的,也往往出在这个重点上面,正如唐徵君赵蕤所谓: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蓄也。器大不可以独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故划野分疆,所以利建侯也。亲疏相镇,所以关盛衰也。昔周监于二代,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五,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故盛则周...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
...《老子他说》第十八章:春秋两大名医——老子与孔子 整个比较起来,孔子代表儒家的思想,与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理上是一贯的。现在再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我们中国讲“仁义”思想,春秋以前也有这种观念,但很少刻意提倡。为什么?那时社会上背情绝义的病态...
...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 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优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 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所以说:“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老子亦因此而指出“吾所以有大患者,...
...《老子他说》全集-作者:南怀瑾 《老子他说》前言 由老子到孙子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黄老的内涵 拨乱反正的趣谈 太上老君与李老子 汉文帝善用老子的法宝 半壁江山一纸书 老子吃瘪 曾国藩与屠羊说 王阳明与曾国藩 曾国藩擅用老庄之学 阴柔不是...
...讲到身轻天下的说明,我们且看善于承继老子之学的庄子的发挥,最为清楚。《庄子·外篇》中的《让王篇》提到:韩、魏相与争侵地,于华子见(韩)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
...话说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数次归家省亲,欲劝母亲随之去周;其母在陈国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愿远迁。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一日,老聃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子,归家省视。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
...周冣入齐,秦王怒,令姚贾让魏王。魏王为之谓秦王曰:“魏之所以为王通天下者,以周冣也。今周冣遁寡人入齐,齐无通于天下矣。敝邑之事王,亦无齐累矣。大国欲急兵,则趣赵而已。”...
...神话传说给予了老子很多神秘的味道,这是一种后人对前人和圣人的敬仰。那么,真实的老子是什么样的呢? 作为国家管理图书的官吏,老子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典籍,在他管理图书的若***年中,周王室日渐衰弱,老子决定离开东周,他的这一决定诞生了我国最早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