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替代途径,只要有C3活化,就可以进入C3正反馈循环,产生放大效应。图3-4旁路激活途径(三)补体活化的调控补体系统被激活后,进行系统有序的级联反应,从而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但如果补体系统活化失控,可形成过多的膜攻击...
...补体系统各成分通常多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血浆之中,当其被激活物质活化之后,才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补体系统的激活可以从C1开始;也可以越过C1、C2、C4,从C3开始。前一种激活途径称为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或替代...
...据加拿大学者报道,对于晚期肾病患者,常规夜间血液透析可降低其血压,逆转其左心室肥厚(LVH),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Christopher T. Chan博士称,每周6~7个晚间透析代替常规的3~4次较短时间的日间透析,...
...复合物沉着。沉着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在此产生C5b-9。补体膜攻击复合物引起蛋白尿,病变过程中激活的细胞因子导致基底膜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引起基底膜增厚,使病变进一步发展。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点: 1.潜在的致病抗原 虽然一些学者报道...
...目前认为本病系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引起,理由如下。 1.链球菌感染后的急性肾小球一般不发生于链球菌感染的高峰,而在起病后1周或2~3周发病,符合一般免疫反应的出现期。 2.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早期,即可出现血清总补体浓度(ch50)明显降低...
...脑血管疾病在血液透析(HD)患者中十分常见。虽然无症状性脑梗死(SCI)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有关SCI在HD患者中的发病情况尚未见研究。为此,日本大阪城市大学医学院泌尿科的Nakatani T及其同事假设:慢性肾功能衰竭可能...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酶的活性。并且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渗透压及血容量的突然变化、血压波动,导致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 荧光素钠不参与代谢,无生物毒性。血液透析患者静注荧光素钠后,未见不良反应,亦说明了荧光素钠的安全性。荧光素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大学医院的Felix J. Frey博士及其同事评价了113例患者的预后,这些患者在应用对比剂后即刻随机进行血液透析和非血液透析治疗。 与基础值相比,血液透析组血清肌酐水平在对比剂应用后第1天下降,第4天达到高峰,第6天恢复正常。但是,在非...
...disease)。但亦有人认为2种激活途径均可能存在于不同病人中。本病患者血清中含有激活并消耗补体的物质,引起低补体血症。研究工作证实C3NeF是C3转化酶的抗体,故与本病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启动有关。 补体系统激活后引起系列免疫病理改变,特别是...
...失控,使C3进一步消耗,称为过度分解即Ⅰ 型,C3b灭活物失活;另有一些患者血清中含有可裂解或能激活C3的循环因子,引起C3缺陷(过度分解Ⅱ型)。遗传性补体C3缺陷继发于调节蛋白Ⅰ因子、 H因子缺陷。另外一些患者还可伴有肾小球肾炎或血管炎,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